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无界公园”尤需有效管理

(2023-04-15 15:39:06)
标签:

拆墙透绿

分类: 时评
2023-04-12中国建设报
钱夙伟
打造“无界公园”尤需有效管理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许多公园去除了围墙,与城市街区无界融合,让人们见绿便可拥绿,与自然风光撞个满怀。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拆掉公园围墙,不仅腾出了围墙的土地用于增绿,扩大了绿地面积,而且公园内的绿化与墙外的公共环境融为一体,也将形成新的景观,使城市绿化有一个整体的构建,将园内的自然气息、人文氛围、艺术风情深深嵌入居民生活圈里。有界变无界,拉近了公园与市民之间的距离,让公园变身24小时开放的“绿色会客厅”。
  公园实施“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连通的是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为市民打开了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是一项民心工程。但是拆除围墙后,对于公园的绿化维护、安全、卫生等方面会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新的管理措施应及时跟上。
  进行“无界公园”改造后,最大的亮点和难点都在于“连接”。公园与周边区域融为一体,但两者的管理部门不同,如何做到统筹管理是破解相关问题的关键点。对于公园里频繁出现游商、部分参观市民破坏绿植等现象,公园的管理者和城市管理的执法者要配合好,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用机制保障管理成效。
  除了管理上的优化和配合,硬件和技术上的提升也必不可少。在这种情况下,公园可以依靠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在主要出入口和客流集中处增加摄像头,配合相应标语,在提高市民文明游玩意识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监督震慑作用。
  对于公园绿植的养护方案也要进行更新,可采取养护轮换管理机制。结合植被更新、草坪返青及市民户外活动需求,有计划、分片区开展养护维修。
  还绿于民,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无界公园”的“城市会客厅”作用,应及时制定配套的管理措施。
打造“无界公园”尤需有效管理

2023-04-09番禺日报
公园“拆墙透绿” 值得推广
钱夙伟
       去年青岛启动城市更新行动,中山公园实施拆墙透绿工程。不只是青岛,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许多公园去除了围栏,与城市街区无界融合,让人们见绿便可拥绿,与自然风光撞个满怀。(4月5日《人民日报》)
       公园没有围墙,市民和游客,任何方位都可以进入公园,不必再去找公园的大门,大大方便了市民和游客。以前,即便住在公园隔壁,或也要兜个圈子才能进入公园,现在拆除围墙,公园真正成了家门口的公园,如有市民所说,“公园拆围墙透绿当然好了,游园更方便,感觉也更惬意。有界变无界,拉近了公园与市民之间的距离,让公园变身24小时开放的绿色会客厅”。
       拆掉围墙,不仅腾出了围墙的土地用于增绿,扩大了绿地面积,公园内的绿化与墙外的公共环境融为一体,围墙内外的绿地对接之后,品种的差异和互补,也将形成新的景观,并使城市绿化有一个整体的构建,将园内的自然气息、人文氛围、艺术风情深深嵌入居民生活圈里。
       虽然现在城市的绿化率都在大幅提高,但按“园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园林中”的要求,让市民出门见绿,500米至800米见园,还有不小的距离。“透绿增绿”效应,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通透了城市的生活、生态空间,也为市民打开了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等于是向市民“发放”了一笔不小的“绿色福利”,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是顺应民意的民心工程。
       拆除围墙后,市民一天24小时都能入园游览,于绿化维护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确实会有所影响,但也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把影响降到最低。当然,公园是展示城市气质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体现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平台。共同保护并共享公园的美景和绿色,对市民和游客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    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并配合公园共同做好拆墙后的管理工作。
       一个现代城市,生态状况成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必然把绿化水平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公园“拆墙透绿”,体现出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新思路,更体现出城市管理者的为民情怀,因此,值得推而广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