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0日家庭医生报
浙江 钱夙伟
据《工人日报》日前报道,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镇国寺北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正式开诊。这是丰台区马家堡构建“15分钟医疗圈”中的重要一环,填补了街道辖区西南区域的医疗空白。再结合即将开设在东南角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辖区13万居民群众可近享15分钟到达社区医院求医问药的便捷。
“15分钟医疗圈”是顺应民心的民生工程,也应是社区标配。15分钟的距离,差不多如医院就在家门口,大大方便了居民就近看病。当然,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对患者有多少吸引力。虽说“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但患者毕竟不是医生,往往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大病还是小病,也因此,虽然只是小病,却也往大医院赶,长期以来一直是普遍现象。就近医疗点医疗水平普遍偏低,这正是目前各地建设“15分钟医疗圈”面临的难点。
也因此,打造一个让患者信任的“15分钟医疗圈”,除了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扩容和辖区点位均衡设置外,还要加快推行“医共体”。所谓“医共体”,就是由大医院牵手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一同构建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无疑,医共体是新时代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现“15分钟医疗圈”的有力抓手。如果“医共体”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家门口医院的医疗水平,患者当然不会再舍近就远,而当重病就近也能治好,也就让患者在家门口看病有了更多的信心。
显然,在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的同时,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医疗水平,小病有条件治愈,大病能准确判断、并及时送往大医院,不延误治疗,应该是“15分钟医疗圈”的应有之义。若此,“15分钟医疗圈”满足了老百姓就近看病的普遍愿望,既能缓解看病难,而且医疗费用更低,值得各地借鉴并加快打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