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28海峡导报
钱夙伟
近年来,在国内旅游市场,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地区突然成为热门旅游地的例子屡见不鲜,像黑龙江鹤岗、陕西汉中、山东东营、海南文昌、广西柳州等多地日渐受到青睐。
业内人士指出,“反向旅游”代表了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是对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分流。目前,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知名旅游目的地依然会是未来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但冷门旅游目的地也会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能会从小众走向大众。(11月26日《工人日报》)
现在每逢节假日,热闹景区人满为患,人气爆棚,排着队在走路,几乎迈不开腿,看的不是风景,而是人头。这样的旅游体验,让游客缺失旅游的热情,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其实是消极和负面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向旅游”应运而生。
所谓“反向旅游”,也被称为冷门旅游。旅游者热衷于“哪里冷门去哪里”。“小众游、冷门游、‘反向旅游’……只是称呼上的区别,实质一样,反映出游客群体的心态正在发生改变,过去是慕名而去,现在是注重个性体验。”据分析,这样的改变,自然助推了一些冷门旅游目的地变“热”。
“反向旅游”也有“诗与远方”,或许还是别有味道的“诗与远方”。“没有人头攒动,没有嘈杂叫卖,只有一座石桥,一湾清水,一缕暖阳。”今年国庆节,有网友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文字下方还配上了一张清幽的古镇老街图,引得众多朋友留言询问:“这是哪里?”显然,这样的“诗与远方”同样让人向往。
“反向旅游”不仅让“诗与远方”有了新选择,也平衡了旅游景区的“热”与“冷”,许多景区,其实本来也不缺“诗与远方”,但因为缺知名度,而乏人问津。“反向旅游”让这些景区“绝处逢生”,由“默默无闻”突然成为热门旅游地的例子屡见不鲜,而这当然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均衡、持续发展。
“反向旅游”给游客以全新的旅游观感,但同时却也是性价比更高的旅游享受,让游客实实在在地省了钱,比如前不久,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的国庆节出游经历,“鹤岗300元一晚的五星级酒店房费,简直太超值了!”随后迅速登上热搜。显然,绝大多数游客毕竟还是“经济实惠”型的。
目前,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冷门旅游目的地也会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能会从小众走向大众。业内人士表示,保持住“反向旅游”热度,系统规划是关键。一方面要弥补冷门旅游目的地短板,比如服务水平不足、接待能力有限等;另一方面要创新升级,设计出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独特化、多元化需求。如此,在“反向旅游”持续升温的同时,也倒逼本来热门的景区有所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