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化简历”服务,谨防包装过度

(2022-07-21 18:58:51)
标签:

优化简历

分类: 时评
2022.07.21济南日报
钱夙伟
“优化简历”服务,谨防包装过度黎青 作
  800块钱“化妆”简历换一个好前程,你会心动吗?正值毕业求职季,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长了18%,增加167万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简历修改师”职业再度引起关注。(7月20日《新京报》)
  毕业季,简历是大学生求职的第一关,求职市场的激烈竞争催生出“优化简历”服务,但如此生意于卖方,则处于灰色地带。如果不具备相应人力资源服务的公司提供该类服务的,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对于买家而言,“美颜”如果过度,以至有信息造假之嫌,则有可能构成诚信欺诈。从某种意义上讲,求职简历既是一份身份和实力证明,更是一份“诚信证明”。在信用为本、信息互通的时代,使用不实简历,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简历中的弄虚作假,不可能给求职加分。如果被用人单位发现简历造假,将留下很大的人生污点。
  作为求职的敲门砖,一份精美的简历似乎已经成为求职者们的必备“行头”。但要知道,简历的美化不能靠他人包装而来,而是要反映个人在学业、工作过程中的能力或特长优势。过度优化的简历很有可能看起来“假大空”,还不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真实水平,说到底,包装简历不如提升自己。脱离个人实际的“美颜”简历,只会弄巧成拙。
  实际上,面对这样的简历“化妆”服务,一方面用人单位担心招聘时收到的简历“掺水造假”,另一方面,不少网友也担心自己在购买简历服务时,会造成个人的信息泄露。确实,商家可能在从事优化简历的过程中,将收集的求职者个人信息泄露(出售或提供)给他人,这对于买家显然后患无穷。
  出于完善自己简历的目的,花钱请人“化妆”固然也可以理解,但其实大可不必。制作简历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分析总结和全面认识、提升自己的过
  程,相比于假人之手,求职者不如多花点心思好好总结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够写得更准确到位,也只有个性化的表述,才更能入用人单位的“法眼”。自己的简历,自己最清楚,这点自信,本来就是求职的底气所在,因此,还是对简历“化妆”说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