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造提升人行天桥应多多益善

(2022-05-22 17:54:41)
标签:

天桥

分类: 时评
2022-05-23中国建设报
钱夙伟
改造提升人行天桥应多多益善

  人行天桥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是重要的交通设施。近日,福建省厦门市的人行天桥改造提升项目完工,通过加装照明灯、为台阶粘贴防滑的反光标签等方式,使得人行天桥在实现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如今,人行天桥越来越多。但相比于过马路,行人在通过人行天桥时既费力又费时,特别是对于体力普遍较弱的老年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而言,通过人行天桥难度不小。
  笔者认为,改造提升人行天桥体现了城市建设和管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值得推广。
  一方面,改造提升人行天桥应坚持“安全、便捷、舒适”的原则,改变一些地区的人行天桥没有安装电梯、没有设置遮雨棚的现象。去年厦门市出台文件,要求“新建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电梯和顶棚;已建成且具备条件的,应当通过改造予以增设。”重庆市渝中区在对七星岗至文化宫沿线的申基天桥等5座人行天桥进行提档升级时,增设方便老年人、小孩等出行人群使用的扶手;铺设防滑吸水地砖,避免桥面湿滑;增设盲道和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等群体出行。
  另一方面,注重人行天桥在改造提升中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千“桥”一面。例如,在昆明市,官渡古镇人行天桥以古廊桥造型为基础,结合云南省特有的牌坊文化进行改建;新亚洲体育城人行天桥以运动为主题,模仿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外观进行提升;而世纪城人行天桥则展现了现代科技,夜景灯光以星空科幻为主题进行改建。
  对人行天桥进行改造提升,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让行人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能更便利、更安全、更舒心地出行,这样的人性化举措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应多多益善。    

改造提升人行天桥应多多益善
天桥“提升改造”应该推广
2022-05-22番禺日报
钱夙伟

       人行天桥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是重要的交通过街设施。记者从市市政工程中心了解到,近日,我市人行天桥的提升改造项目完工,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5月18日厦视新闻)
       现在城市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越来越多。但不容讳言,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显然显示了人与车之间的关系是“人让车”,相比于平面的过马路,行人必须立体式通过,既费力更费时,行车的通畅,是以行人付出的不便为代价,而这于体力普遍较弱的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尤其成为“过街难”当中的主要障碍。
       本来,既然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给行人造成不便,尤其是老弱病残更有困难,天桥的设计也尤其应该注重“安全、便捷、舒适”。但应当看到,许多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在设计时缺乏这样的考虑,比如没有安装自动扶梯,天桥也没有遮雨棚。也因此,现在如厦门已经明确“新建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电梯和顶棚”,对于已经建成且具备条件的,提出“应当通过改造予以增设”,这充分体现了“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实际上,这也有利于道路的通畅、交通的安全。现在不少城市建了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之后,许多行人不走天桥和地下通道而横穿马路,就是不愿承受过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的不便。让行人愿意走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需要提高市民的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同时加强现场劝导,阻止行人横穿马路,对不听劝阻者予以相应的制裁,加大横穿马路的风险成本,但与此同时,对确实给行人造成不便甚至困难的天桥,也必须像厦门那样,进行“提升改造”。
       天桥“提升改造”,比如为天桥和地下通道加装电梯和顶棚,并同时设置残疾人升降梯等等措施,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以人为本。显然,城市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设施,杜绝任何的安全隐患,让行人尤其是其中的妇孺老幼都能更便利、更安全地过街,这样的人性化,应该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向。因此,天桥“提升改造”应该推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