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0长春日报
钱夙伟
5月16日10时,武汉地铁首列“博物馆专列”从武汉地铁2号线天河机场站发出。武汉市19家博物馆的标志建筑、代表性文物图片亮相地铁车厢。(据中国新闻网)
地铁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武汉“博物馆专列”让博物馆及馆藏文物凭借地铁这一平台和载体,实现和百姓“零距离”接触,无疑是发挥博物馆价值的创新之举,也是丰富“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的有趣创意。
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一个看得见的载体。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经由着重收藏文物标本,转变为关注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资源,博物馆要履行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的学习、教育、娱乐提供服务的职责。博物馆“放下身段”、主动融入民众生活,有助于其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而这显然也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注重光鲜外表的同时更追求相应的“文化里子”。近年来兴起的文博热潮来源于人们对文化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凸显国人日益增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而博物馆在“文博热”的“催热”“加温”上显然大有可为,实际上这也是兴办博物馆的应有之义。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而言,开设城市“博物馆专列”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形式。
无疑,在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博物馆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原生态”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今已所剩无几,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教育场所的价值愈加凸显。尤其是随着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如果只是一个凝固的标本式存在,那么既与公众需求脱节,也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除了吸引群众上门观展,还应以“博物馆专列”等形式主动把展览送到群众身边,让更多人接受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从某种角度来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就是从博物馆开始的。对城市而言,博物馆彰显着它的文化品位。虽然博物馆并不能创造“真金白银”的物质效益,但这类公益性场馆的社会效益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武汉“博物馆专列”这样的“流动的博物馆”多多益善,其他城市也应该开设起来。

2022年5月18日劳动午报
“博物馆专列”是创新之举
钱夙伟
武汉地铁首列“博物馆专列”16日上午10时从武汉地铁2号线天河机场站发出。武汉市19家博物馆的标志建筑、代表性文物图片亮相地铁车厢。(5月16日中国新闻网)
据悉,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设于武汉。为丰富主会场活动,全面展示武汉市博物馆发展新面貌,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武汉市地铁集团联合推出了此次地铁“博物馆专列”,让博物馆及馆藏文物“走近”乘客,融入民众生活,在短暂旅途中了解武汉历史,品读武汉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故事。
地铁是如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博物馆专列”让博物馆及馆藏文物凭借地铁这一平台和载体和百姓“零距离”接触,无疑是发挥博物馆价值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的文博热潮凸显了国人日益增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博物馆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公众不可或缺的现实需要。现在,博物馆之类的公益性文化教育场所其价值愈加凸显,尤其是随着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如果只是一个凝固的标本式存在,那么,既是与公众需求的脱节,也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除了积极推动观众上门观展,再通过“博物馆专列”主动把展览送到观众身边,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