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1日江海晚报
钱夙伟
“在家中安装传感设备和智能产品,实现与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联动,让老人在家中就享受到与现实养老院类似的全方位照护”——这是上海市闵行区正在新虹街道试点建设的居家“虚拟养老院”,目前已覆盖街道200多名空巢、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老人,预计今年还将在莘庄镇、七宝镇、虹桥镇等街镇扩大试点范围。(3月10日《解放日报》)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过快的老龄化速度,加大了社会养老压力,老人都住进养老院显然并不现实。出于传统的观念,绝大多数老人也都希望选择居家养老。至于子女,连“常回家看看”都难,遑论居家照顾。于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现状,虚拟养老院或许正在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虚拟养老院”没有固定的场地、设备,老人仍然分散居住在家中,但通过“政府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老人提供贴心的服务。“虚拟养老院”虽说是虚拟的,但服务却是真实到位的。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种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居家养老服务。而在“虚拟养老院”的实践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服务模式是“老年互助”,由老人互助,给更需要帮助的老人送去关怀和温暖,既弘扬了老人们的助人为乐精神,也可在互相帮助中解除老人们的精神寂寞。
“虚拟养老院”让老人的子女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投入工作;于老人自己,老有所养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于社会,以人们身边都看得见的形式,弘扬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尊老敬老爱老在全社会蔚成风气。从这个角度看,“虚拟养老院”的意义,显然已经超出了老有所养本身。
十多年来,“虚拟养老院”在我国多地试行推广,但也面临过度倚重政府购买、市场不活、人才紧缺等瓶颈制约,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对此,有关方面认为,只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全社会广泛参与,通过盘活市场和人才资源、推进智慧养老等方式,使“虚拟养老院”更好地服务社会,“虚拟养老院”的优势及潜力将不断释放,从而更加贴近老人的现实需要,有效化解养老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