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填个志愿花费数万到底值不值

(2021-06-04 18:41:40)
标签:

志愿填报

分类: 时评
2021年06月04日安庆日报
钱夙伟
填个志愿花费数万到底值不值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临近高考,各种高考志愿填报广告铺天盖地,令高考学生和家长本就焦虑的神经更加紧绷。虽然费用不断提高,一对一的辅导甚至出现了数万元的高价,记者了解到的最贵的达39800元。但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6月1日新华网)
  实际上,这样的高价辅导,每年高考后都会登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目的,说白了,是让考生几载寒窗苦读得来的分数,发挥“效益”的最大化,以最接近录取分数线的概率,被相关学校和专业录取。因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不菲的“辅导费”,应该也是物有所值。毕竟,这需要技巧,需要经验,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有偿服务理所当然。但是,“最贵的达39800元”不免过于离谱。
  比如,填报软件依靠的大数据其实都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对于有些广告宣称的“内部数据”,业内人士表示是“在忽悠”。虽然是新高考新的报考方式,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考生和家长对于大学和专业的认可度是稳定的,往年录取的排名情况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所谓的“大数据测算方法”,预测的录取概率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尤其是“在分数线擦边、刚超重本、二本线等多种情况下,预测就不重要了。”若此无足轻重的预测,却开价数万,显然并不厚道。
  其实,录取分数线是由报考人数和高校招生计划来决定的,虽然高校在每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是先确认的,但志愿填报人数并不确定,所以专家也无法准确预测高校录取分数线。而且,还如专家所强调的,志愿填报可以有专家的咨询,家长的参谋,但最终是学生自己的志愿。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和兴趣进行选择,数据、专家认为好的,不一定是适合学生的。也因此,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价值,本来也不必高估。
  如业内人士表示,很多辅导志愿填报的机构利用的是与家长之间的“信息差”,事实上,既然“大数据”并非查不到,只要找对途径,家长也可以成为志愿填报的“专家”。志愿填报咨询的“开价数万”,大凡是哄抬上去的,有些是出于炒作目的,也未必就是“价格越高,辅导的专家也就越资深,工作经验也越丰富”,比如,“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显然,如此漫天开价,反映的正是市场的无序和混乱,有关方面尤其不能视若无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