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15日京江晚报
钱夙伟
12月10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合举办“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评议会”,围绕“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困局”议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认为,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切实履行职责,共同筑牢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屏障。(12月14日《法治日报》)
当下网游已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据统计,目前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已达5.07亿人,研究表明,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不可自拔,“网游占用未成年人大量精力和时间”“很多未成年人以网游为伴,旷课、厌学,荒废了学业,影响未来发展。”无论于其本人还是家庭,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已实施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游戏行业管理,治理效果显现,目前网络游戏“实名认证”措施正在推广,但很多未成年人玩手机游戏,都是使用家人账号注册登录,轻松绕过“实名认证”环节。“实名认证”并非“实人认证”,无法解决人机相对应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虚晃一枪的“监管”。
调查表明,引入比较成熟的刷脸技术,把住登录和消费支付两个环节,是目前解决未成年人网游沉迷和网游不当消费的可行办法。尤其是受利益驱使,一些网络游戏企业和直播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流于形式,甚至为未成年人大开方便之门,更有游戏平台诱使未成年人冲动消费和巨额打赏。为此,亟须在游戏注册、登录、费用支付环节,引入目前已经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如刷脸,并建立相应制度督促游戏平台加强事后管理。
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日趋严重,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很多家长因生活原因,无力监管孩子,无数贫困孩子深受网瘾之害,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值得引起全社会重视。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社区和个人共同发力,但网络平台显然有更直接的责任,也可以从源头上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现在已有网络平台推出了“刷脸模式”的防沉迷手段,率先为未成年人筑起了一道管用的“防火墙”,就是一个有力的举措,期待游戏行业和其他互联网行业,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强烈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及时跟进,加快推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