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背街小巷整治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今年以来,沈阳全面开展背街小巷整治行动,共选取市民关注、居民区周边、破损严重的142条背街小巷实施大中修改造,总长度62公里,总面积72万平方米。改造中同步实施背街小巷慢行系统,恢复慢行交通独立路权,重点保障步行、骑行市民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全部工程于8月中旬改造完成。(11月23日人民网)
背街小巷是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也是城市的“里子”,在高楼林立的背后,记载着城市的历史,也承载着市民家门口的幸福。今年以来,整治环境、修复路面、维修边石、施划车位……沈阳加大背街小巷改造力度,提升环境质量,为褪色的小街巷着色,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背街小巷变靓,百姓的心情也随之亮堂起来。
一直以来,“市容市貌”整治的重点,都放在繁华大街,背街小巷一般被忽略而过。由于背街小巷往往多老旧小区,诸如公共设施缺乏、道路绿化破损、管网线路不畅、房屋建筑老化、公共配套不足、环境卫生较差等情况本来就比较突出,而且物业又不到位,再加上投入不足,又没有考核考评的压力,背街小巷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就是脏乱差的“破落户”。背街小巷的现状正是长期来忽略忽视造成的城市“负面资产”。
其实,于一个城市,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在背街小巷。背街小巷脏乱差,既影响居住质量,也有损文明城市的形象。“群众利益无小事”,何况,作为百姓生活最核心的追求,“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本来就是群众的头等大事,保持背街小巷的整洁有序,为百姓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其实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最重要的工作,也应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现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已经普遍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传承延续“老底子”的乡愁和记忆,增强居住、工作、生活在背街小巷内各类人群的文化自信、主人翁意识,着力于提升背街小巷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尤其凸显出责任意识、为民情怀。与着力于主要街道“面子”的光鲜相比,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里子”,因为量多面广,又历史欠债较多,创造一个良好的街巷环境跟生活环境更为不易,也更见城市管理的真章。
前一篇:“爱老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后一篇:自助设备何以“比人工还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