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明码标价”

标签:
人才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人才“明码标价”值得推广
2020年06月29日珠海特区报
钱夙伟
近日,山东济南出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管理办法(试行)》,率先创立“人才有价”评估系统,为人才“明码标价”。《办法》旨在解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人力资本价值无法出资注册公司等问题,通过将身价标准化、数字化、货币化,为人才赋予金融价值,为人才价值交易、银行授信和岗位匹配提供参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6月25日《工人日报》)
虽然都知道“人才有价”,但具体到人,到底价值如何,又似乎难以“作价”,其实,人才的价值并非是不可“明码标价”,比如现在济南借助“人才有价”评估平台,通过数据采信和大数据算法,采用400多项指标,数千个要素,对人才的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和未来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将人的综合信用以“身价”的形式呈现,并给出身价、金融价值和岗位价值报告。依据这样科学严谨的评估,得出人才的价值,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而“看得见”的价值,也有利于激励成才的积极性。
“明码标价”更现实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这一在全国率先探索的人力资本价值出资方式,明确了人力资本价值不仅可以作为融资授信依据,还可以作为产权受到法律保护。目前,已有部分企业按照《办法》进行登记注册,实现了人力资本价值出资。“明码标价”后,人力资本价值既是软实力,更成了“真金白银”的“硬实力”,从而激发了市场活力,加快了企业创新发展。
确实,一直以来的人才价值,往往是既无“价”也无“市”。科研人员空有“有名无实”的“价”,这“价”当然也无法在资本市场上“兑现”。因此企业的融资现状大多是想通过员工持股激励研发人员,但科研人员没有资金购买股权,公司又没有抵押物,特别需要资金支持。显然,企业亟需一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把人才这一坐拥的“金山”“明码标价”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
人才“明码标价”激活了资本市场,也大大化解了融资难度,也因此催生了“人才贷”业务。据悉,“人才贷”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或其长期所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纯信用信贷产品。“人才贷”的注入,将有力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的良性循环。
无疑,人才“明码标价”,为人才赋予金融价值,是当下解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的务实之举,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科研创新,更有长远意义。
前一篇:拒退住宿费:学校乱收费当止!
后一篇:全国技能大赛吹响提升技能进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