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温津贴 |
分类: 时评 |
2020-06-10 法制日报
钱夙伟
现实中,高温津贴被企业主视为一纸空文的情况并不鲜见。劳动者固然可以采取“维权行动”,但是,或耗不起时间精力,或顾虑因此得罪老板,甚至丢掉饭碗。实际上,即使通过维权拿回高温津贴,但如果因此丢掉饭碗,显然得不偿失。因此,虽然现在的劳动者并不缺乏维权意识,也有相关法律规定可依,但过高的维权成本,往往让他们打了退堂鼓,只能选择沉默。
因此,维护弱势劳动者的权益,亟须有关职能部门的强势保护,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比如对于登记备案的应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或者容易产生问题的企业进行巡查或抽查,从而将高温津贴“及时足额”的发放,置于有效的监管之下。对于不按规定发放到位的企业,要加强处罚、曝光力度。针对那些有可能少发、不发高温津贴的企业,尤其是小型私企,有关方面还应主动担起为劳动者维权的责任,主动、及时地介入,从而确保高温津贴真正按规定发到每个劳动者手里。
前一篇:“非遗购物节”助力非遗传承
后一篇:农民工“工资月付”应普遍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