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何以集体请求打人老师“回归”

(2020-01-05 20:33:42)
标签:

惩戒

分类: 时评
2020-1-5东方网
钱夙伟 
家长何以集体请求打人老师“回归”
  近日,盐城市滨海县一名学生脸被打青打紫的网帖在当地论坛上发酵,很快,涉事学校回应,涉事老师会依纪依规处理。然而,没几日,该事件出现反转,家长集体写请愿书,联名签字按手印,恳请安排李老师重回七(1)班正常上课。(1月4日《扬子晚报)
  这让人诧异,这位班主任当堂殴打学生,下手之狠令人心惊,“猛扇学生耳光十多次,将学生的头部猛烈撞击黑板,导致学生左侧眼眶和左侧整个脸部大面积淤青红肿发紫发黑,当时就有眼睛模糊看不清现象,晚上开始伴有头昏、呕吐,脖子疼症状。”难道打的是别家孩子,这些家长就不心疼?
  恐怕未必。或许家长以为,这是一个特殊情况之下的小概率事件。老师或是出于“恨铁不成钢”。这或又被家长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而这位班主任,按照家长的说法,确实是一位相当负责而且业绩显著的老师。也因此家长认为,“李老师再不回来,就不得了了。”
  显然,相比于过度的惩戒,现在家长普遍担心的,是老师不敢惩戒。一方面,于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批评教育,或者说“惩戒”,一些教师并不适应,另一方面,“‘惩戒’和‘变相体罚’界限又十分模糊”之下,一些家长片面的“护犊子”,更使批评教育易引发矛盾和对立,甚至酿成事端,于是,不少老师干脆消极地“吸取教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批评教育,更忌讳“惩戒”,乃至放任学生并非个别现象。家长们请求打人老师“回归”,凸现出的正是这一现状。
  没有一个家长会接受过度的惩戒,但不敢惩戒更让家长认为是“不得了了”。也因此,一方面,没有一个家长为老师的打人辩护,另一方面,却有近50个人以“签名画押”的郑重方式,请求班主任“回归”。确实,“玉不雕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惩戒”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适度的“惩戒”,既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体现形式,于当下的学生管理教育,“惩戒”是尤其紧迫的需要,现在不少地方已经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了老师的“惩戒权”
  也因此,现在既要给过度惩戒划出明确的边界,事实上,这位班主任的打人,已经有违法之嫌,家长提出“回归”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同时也必须明确,不敢行使“惩戒权”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疑是不称职的,而能不能行使“惩戒权”,也应该作为班主任和所有老师一条主要的考核指标。这正是这封“请愿书”应该读出的真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