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弹棉花”值得点赞

标签:
传统技艺传承 |
分类: 时评 |
2019-12-17东方网
钱夙伟

“霜前冷,雪后寒,进入十月把花弹”。弹棉花是门老手艺,很多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进入新千年这个老手艺开始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来自苏州的海归金融硕士蒋晓栋,在回国后选择了帮“弹棉花”16年的母亲黄翠萍把这项渐渐式微的手艺发扬和传承下去。如今,黄翠萍的“弹棉花”手艺已经被蒋晓栋变成了一项年销售额200多万元的生意。(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弹棉花”或许是“土得掉渣”的老手艺,但“弹棉花”利用弹弦的震动使棉花纤维打开,形成丰富的蓄热空间。再将整床棉花作为整体进行细致的敲弹,使得手工棉被有着独特的蓬松性和柔软性。“弹棉花”手艺的这种优越性能,并不是现代工艺所能取代的,海归硕士显然极具眼光,也因此把“弹棉花”变成了一项年销售额200多万元的生意。
当然,海归硕士“弹棉花”更是出自一种传承传统技艺的文化情怀和责任担当。“‘弹棉花’在很多人眼里已经过时了,代表的是曾经落后的生活,所以他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艺传承。”现在,和所有的老手艺一样,“弹棉花”同样后继乏人之忧,海归硕士“弹棉花”,正是致力于“弹棉花”工艺的传承和推广,而且卓有成效,比如为了更好地传承手工弹棉花手艺,他为手工弹棉技术申报了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母亲则开设了“手工弹棉技艺展示馆”,给孩子们做知识讲座。
也因此,海归硕士“弹棉花”并非是“大材小用”。一方面,这是充分发挥了他独有的优势。自小深受母亲的影响,蒋晓栋对手工棉被有着很深的情感,而从幼时起的耳濡目染,实际上他已经成了“弹棉花”的内行。另一方面,以海归硕士这样年轻的高层次的人才来推广,显然更契合时代的节奏和变化,比如他利用自己对摄影和设计的爱好,用现代的手绘和平面设计改善“弹棉花”和“手工面被”的形象,比如开始与民宿、自媒体、短视频等贴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渠道合作,未来还计划对“弹棉花”过程进行24小时的网络直播,这都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温暖”的手工艺,也让“弹棉花”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这正需要海归硕士“弹棉花”这样的身体力行。或许,作为金融硕士,与“弹棉花”并不“专业对口”,但且不说蒋晓栋同时还是一家光伏企业的出口贸易业务负责人,“专业对口”也并非就一定要狭义的理解。比如海归的经历,显然有助于传统技艺向更广的范围推广。而于现在不少年轻人无论专业是否对口,都满足于循规蹈矩,海归硕士“弹棉花”那种坚持理想、不甘现状的激情,更值得点赞。
前一篇:北大“减肥课”为何“火”
后一篇:外卖交通违法列行业之首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