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笔记何以网上走红

标签:
学习笔记 |
分类: 文化 |
2019-10-26东方网
钱夙伟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医学院学生吴炳钢的医学笔记在网上走红,在他普普通通的笔记本上,除了工整的文字,还画上了如打印一般的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从大脑结构图到心脏解剖,全部亲手绘画。他也被网友称为“医学界的灵魂画手”。(10月25日《工人日报》)
这其实并非绝无仅有,此前,先后有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冯燕飞、西安某高校护理学专业20岁的大二女生杨舒涵的医学笔记走红网络,前者笔记中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组织,每一根细胞都画得栩栩如生。记录工整如印刷体,配上精致的人体器官手绘图,让人惊艳。后者笔记中手绘的解剖图、专业名词注释,字迹娟秀,色彩丰富,网友们将此称为“高颜值”笔记。
如此笔记走红网络的背景是,现在还有多少大学生这样认真地做笔记?近年来,在电子化、信息化浪潮下,学子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事实上也已经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不少同学却在下面忙于刷手机,又如何还有功夫去记笔记。而连上课都不屑于记笔记,又如何还能在课外手绘如此“高颜值”的笔记?
学习笔记本来只是读书的基本要求,现在当什么资料都可以“百度”,不少学生也就习惯于懒于笔墨,久而久之甚至已经“提笔忘字”。然而,学习没有捷径,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做出来的笔记,作为学习的体会、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结晶,无疑于自己受益终生。而这显然需要艰苦的付出。每字每句的得来,都需要凭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从大量的书籍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营养。
现在许多大学生懒于做笔记,凸显出心态的浮躁。本来,于“我们一生仅有这么一次大学时光”,尤其需要静下心来,忍受寂寞、寒窗苦读。但许多学生一到进入高校,就以为“熬”出了头,从此失去动力,自由散漫,不思进取,有的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于网游,学业荒疏。于如今我们的大学生,最缺的,正是如此堪称“医学界的灵魂画手”的笔记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
大学之大,体现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治学氛围,但这并非可以放任自流,无论是读到哪个层次,苦读永远是需要的。这显然需要压力,压力来自于自律,更来自于他律,实际上,严格的教学管理、优胜劣汰的机制,本来就是高校的应有之义。唯有如此,苦读才能成为大学常态,成为高等教育持续进步的希望。而当教育功利无处不在,医学笔记一次次走红网络,正是对苦读精神的共鸣和呼唤。
前一篇:“专门招收干部子女”不能停招了事
后一篇:城市“社区邻里节”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