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扶贫 |
分类: 时评 |
近日,四川大学望江、华西和江安校区各食堂新上了一批菜品,其中以土豆和牛肉菜品为主。原来,这些土豆和牛肉来自贫困地区,是四川大学为帮助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脱贫致富,学校食堂“以购代捐”购买当地出产的土豆和牛肉。各食堂在往年的基础上,保证每个精准扶贫农产品专用销售窗口菜品不少于6种,并且还提供了袋装土豆供师生购买,这让大山深处的农产品多了一条销路,得到师生点赞!(10月15日中国青年网)
“以购代捐”确实值得点赞。首先,这是可持续的扶贫。如果是捐助,数额再大,也不可能一直的持续下去。而“以购代捐”,则如涓涓细水,可以长流不止。而这于师生,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其次,“以购代捐”让师生也得到了实惠,在捐的同时,也有实实在在的回报。虽然师生捐助是内心道德体验的必然要求,并不是为了回报,但实事求是说,这样看得见的回报,有利于鼓励善举,弘扬爱心,调动扶贫济困的积极性。
再次,“以购代捐”也是扶贫长效机制的一种积极探索。以造血机制替代输血机制是扶贫的根本之计,输血固然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要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以购代捐”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不仅在资金上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更让村民们对于脱贫致富有了内生的动力,从而不断增强生产自救乃至进一步创业发展的能力。
第四,“以购代捐”也是更精准的扶贫。贫困地区终究要靠自己的经济发展来实现脱贫致富。现在不少贫困乡村,发展生产的瓶颈,是产品如何打开销路,进而赢得市场,固然,这要靠产品的质量优势和市场营销,但于资源相对缺乏的贫困地区,也要靠社会的大力帮扶,从这个角度,“以购代捐”正是帮到了实处。
第五,“以购代捐”让村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以购代捐”是对村民劳动成果的尊重,让村民们以自己的体面劳动赢得尊严,将调动激发贫困村民自强自立,挖掘脱贫致富的潜能,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精神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另一方面,“以购代捐”是传递正能量的载体,因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参与其中,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不仅扩大了献爱心的面,也有助于让行善成为日常习惯,促进社会风气的向善向美向真。从这个角度,作为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一个务实有效的创新,“以购代捐”更值得推广。
前一篇:“无鱼”的长江,还是长江吗
后一篇:家门口办“养老驿站”应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