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账号,政务官微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怼网友”“神回复”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没有起到信息公开、为民解难的作用,反而损害政府公信。有些部门在官微运营时“当甩手掌柜”,监管缺位。(10月30日新华网)
如一位官员所说,“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语境下,懂网用网是涉及新时期执政环境、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一件大事。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带来了新鲜能量。”也因此,政府开设官方微博已经越来越普遍,作为面向公众和社会的服务平台,政府官方微博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的现状是相当的“发展不均衡”,比如,同样的时间段,更新得勤快的与更新得慢的,可谓天壤之别。“还有不少基层部门的官微,对于网友的投诉、咨询等,几乎从不回复。”有不少官方微博更加出格,甚至与“政务”的本职功能“脱轨”,以至追星娱乐、推销假鞋、“怼网友”的“任性”之举层出不穷。非但没有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得力帮手,反而成为政府部门网上工作的新风险点。
官微“任性”在于只“生”不管。目前,省市级政务官微普遍采取三级审核制,但县区级以下则在监管上存在弱化甚至缺位。基层一些“一把手”不重视政务官微,要么放手给小编自发自核,要么审核走过场。一些地方探索利用外包服务组建政务微博微信运维团队,但官微“外包”在具体实践中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一旦甩手不管,“任性”就更加不可避免。
其实,当初不少政府部门开设官方微博,或是迫于形势,或是应付上级要求,不过是装点门面而已,自然就缺乏利用官微服务公众的意识。政府官微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官微要“生”更要管。杜绝“任性”,首先应该将官微纳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新媒体责任机制,提高媒介素养和业务本领,增强政务官微运营人员的服务意识。唯有如此,官微才能打造成政府形象新“窗口”,才能更广泛有效地运用于执政为民,“任性”当然也就不会再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