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钉子树”应成为建设中的常态

(2018-05-09 17:36:37)
标签:

保护古树

分类: 时评
2018-05-09河南日报
钱夙伟
“钉子树”应成为建设中的常态
   在南宁市长虹路往松柏路方向,有一棵“扁桃王”屹立在道路中间,原本宽阔的道路至此变窄。这棵扁桃树今年402岁,是南宁市最古老的扁桃树。(见5月8日中国新闻网)
  2016年,因为道路建设施工,建设方计划移植这棵“扁桃王”,可外围泥土被开挖没多久,“扁桃王”部分根系裸露、受损,导致叶片掉落、发黄,主干出现干腐和虫害,已成濒危植株。为了让这棵古树存活复壮,建设方改变了原来的施工方案,将“扁桃王”留在了道路中间。久而久之,这棵赖着不走的“扁桃王”就成了附近村民口中最“牛”的“钉子树”,成为一个让人赏心悦目、不可多得的景观。
  这棵树的存在,是一个活生生的保护古树的样本,既可得到视觉的欣赏,也让人受到一次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或许这要增加施工成本,但与古树得到保护的价值,显然是无法相比的。让所有的古树都能像“扁桃王”那样享有“钉子树”的“待遇”,固然需要自觉的保护意识,更需要法律的护航。否则,虽然古树名木名义上依法受到保护,但这种保护也必然是脆弱的,甚至是形同虚设的。无疑,当生态、环保已成为共识,保护生态环境更需要切实纳入法治的轨道,唯有如此,道路中的“钉子树”才不会是一个孤例,而成为建设中的常态。 

“钉子树”应成建设常态
2018-05-09北京晨报
钱夙伟

       在南宁市长虹路往松柏路方向,有一棵“扁桃王”屹立在道路中间,原本宽广的道路至此变窄。这颗扁桃树今年402岁,是南宁市最古老的扁桃树。为了让这棵古树存活复壮,当初建设方改变了原来的施工方案,将“扁桃王”留在了道路中间。久而久之,这棵赖着不走的“扁桃王”就成了附近村民口中最“牛”的“钉子树”。(人民网)
       古树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历史传承的象征,历史沧桑的见证,当建筑坍塌,物换星移,唯有古树让我们不失记忆。显然,保护古树,除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更在于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