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上种田课好处多多

(2018-04-30 07:58:33)
标签:

种田课

分类: 时评
2018年4月29日长沙晚报
钱夙伟
大学生上种田课好处多多
学生现场收割油菜场面壮观。

  近日,一组学生手握镰刀在一人多高的油菜地收割油菜籽的照片走红四川高校学生圈。照片中的油菜地并非在农村,而是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园内,该校有一个“土规定”:所有学生都要亲自下地种田,否则无法毕业。(4月28日新华社)
  现在不少大学已经开设劳动课,而四川这所大学把种田作为必修课,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农耕教育”的匮乏是普遍的现状。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学会耕作技巧,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稼穑之艰,远非只是让他们懂得一点农耕知识,而是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现在的很多孩子读到大学,连一些蔬菜的名字都叫不出,从中折射出的,是他们的生活中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而生活上家长又是百般呵护,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因此,他们经不起风浪,受不了挫折,这当然也更让人担忧。
  “所有学生都要亲自下地种田”,这不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更是一种意志的锤炼。在如今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以“无法毕业”来倒逼种田动真格,实在是很有必要。实际上,对于极少数“扫帚倒了都不会扶的”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需要劳动来矫正,要通过劳动锻炼补上公共品德、文明修养这一课。
  而值得现行教育反思的是,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显然过于功利,比如大学成了职业的培训所,很多大学生不是以科学与民主为追求,不是以奉献社会为己任,于是视劳动为低贱的腐朽观念必然沉渣泛起。曾有报道,某高校的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从家里带了600双袜子,每两天换一双,然后丢掉。或许这只是个特例,但是,缺乏劳动观念,却是普遍现象。
  因此,于当下,劳动尤其有着现实的需要。有专家认为,“传统式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劳动在一个人品性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塑造方面所施加的影响。而劳作教育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劳动服务或社会服务的方式,摒弃好逸恶劳的心态,从中体验到服务的意义和快乐。”可见劳动课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愿种田课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大学生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