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八成大学生“手机依赖”是一个警讯

(2018-04-19 18:49:45)
标签:

手机

分类: 时评
2018年4月18日宿迁晚报 
钱夙伟 
超八成大学生“手机依赖”是一个警讯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中国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日均使用手机超5小时,18点以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此外,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4月17日中国新闻网)
       拿手机刷微博、玩微信、看新闻……这已成当前众多大学生每日的生活习惯,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手机依赖”也被许多学生带进了课堂。于是,当“低头族”成了课堂上常见的一道“风景”,超八成大学生“手机依赖”,实在是一个警讯。
       显然,“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如果这是在课堂上,那么,这“最遥远的距离”就在大学生和老师之间。比如老师正讲得投入,不少同学却在下面玩得不亦乐乎。而上课的时间都用于玩手机,又读什么大学?而这样的大学生,即便能拿到毕业证书,又有多少真才实学?
       于处于这一来之不易的高校求学阶段,本来尤其需要静下心来,杜绝一切外界的干扰。如果手机成为全天候开放的联络、交际乃至聊天、游戏的工具,只会让人心态浮躁,在学习上分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必将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人生价值的取向上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手机的微信、微博、游戏等功能,已经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沉迷手机的代价,有可能是正常人际关系的变异,正常生活秩序的打乱。也因此,于相对还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现在许多学校已经推出诸多措施,比如“无手机课堂”,在刚性的约束之下,让“低头族”回归清醒和理性。
       当然,有专家称,“无手机课堂”只具有限象征意义 关键看教师水平。如果老师课堂上采取交互式、探讨式教学,学生们自然也会抬头认真听讲。但当“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比如亲情尚且要“让位”,最精彩的讲课,也未必能与手机争夺学生的注意力。“无手机课堂”之类的制约已经不可或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大国,而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还将进一步渗透进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也因此,为了让大学生回归到潜心读书的学生状态,如何加强自律和他律,以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学习需要和健康状况出发,文明、规范、节制、合理地使用手机,已经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