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湖州日报
钱夙伟
如今,一些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不愿意赶在春运高峰回家过年,更愿意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过年,这一现象被称为“反向过年”。有人觉得让父母“反向过年”能节省成本,还能让他们体验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
回家过年,是千百年来春节永恒的主题,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定要回家过年,就是为了在辞旧迎新之际,郑重宣示自己对家庭永远不离不弃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无疑将使得亲情的纽带因此更加牢固。显然,即使平时“常回家看看”,也绝对不能替代春节的回家。“反向过年”确实有些遗憾。毕竟,可以将父母接来,但接不来一个老家,更接不来家乡过年的氛围。
但“反向过年”也有着让人心动的诱惑:首先,不必为返乡车票弄得心力交瘁,而且可以减少自己返乡奔波的麻烦,避免节后太疲惫。其次,这也毕竟让自己得以与父母团聚,聊补思乡之苦,共享天伦之乐,还可以让父母体验到不同地方过年的氛围。再次,“反向过年”也是各地的民俗文化融合的契机。在异地他乡,老人按照当地的风俗过年,也带来了有乡土气息的“年味”。因此弘扬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也让城乡文化因此交融,彼此吸取营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现如今交通这么方便,距离不再是主要问题,“反向过年”是一种有时代特色的新方式。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减轻了春运的压力,缓解大城市家政等服务行业“用工荒”现象,也有利于节后开工,于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这不失为一个“利好”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