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江海晚报
□钱夙伟
近日,安徽颍上县颍上一中有位教师,因在学校微信群里发言时夹带了“尼玛”二字,被校方定性为“公开辱骂学校,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要求”而遭到全校通报批评。这位老师表示,学校此前确实开会强调过发言不许说脏话、不能骂人,但在他看来,“尼玛”不是骂人,“没有任何的指向性,也没有天天说,而是讲着讲着带了一个出来。”
(据澎湃新闻)
这位教师在微信群里这样写,“工资越来越少,物价越来越高,我滴孩来,各种扣,尼玛,老师够可怜的了,还各种扣。”作为教师,在微信群发点牢骚并非不可,但用语粗俗鄙陋,显然与老师的身份不符。
按校方的说法,予以通报批评,也并非因为这一次的用语粗俗,“他多次在学校微信群里讲话过激,年级主任找他谈过话,但是没有什么改变。学校这次结合他长期的表现,作出了这个决定。”
教师职业有很大的特殊性,教育对象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教师讲话文明礼貌、高雅谦恭,必将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养成斯文用语的习惯,而且对他们的为人处世也有着正面的教化作用。相反,老师都说话粗鄙,学生就更无所顾忌,乃至戾气横生。
言为心声。于教师,如果缺乏师德,对学生少有爱心,表现在用语上,就必然不顾及对学生的影响,“讲话过激,比较粗鲁”也就不可避免,而这显然折射出的正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因此,“违反师德师风要求”并不是什么大帽子。实际上,对于已经“脱口成脏”的老师,也唯有这样,才能改掉这“习惯成自然”的恶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