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中国商报
钱夙伟

贵州雷山县西江苗寨
核心提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包含着物质性和人文内涵两个方面,“如果把老建筑里的人都迁走了,换了一批老外或者土豪、商家住进来,那这个文物建筑的魂也就丢失了”。把建筑掏空后重新包装,打扮得像商品那样推到前台的做法是一个“败笔”。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上,不少中外专家、学者认为应“活态”传承古村落。要坚持村民生活延续性和文化活态保护,不搞大拆大建,要引导村民通过房屋内部设施改造,使传统民居更适应现代生活。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维系着最为浓郁的“乡愁”。所谓“活态”传承,也就是结合当地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模式,不做“标本化保护”,而是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一言以蔽之,尽管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却也是用来住人乃至生活生产的,而不只是用来观赏与游览的。
强调“活态”传承的一个背景是,现在的许多传统村落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村庄,而是成为了景区。许多村民尤其是年轻村民已经迁离,古村落基本上只剩下了一个外壳。然而,古村落的价值在于其中的文化脉络历史渊源,更在于那种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情愫。传统村落的美并不只是外在的形态,而是人居于其中的生动。一个古村落的形成发展自有其规律,如果没有原住民居住其中,留下的古村落就算有其形,也已经没有了魂。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包含着物质性和人文内涵两个方面,“如果把老建筑里的人都迁走了,换了一批老外或者土豪、商家住进来,那这个文物建筑的魂也就丢失了”。把建筑掏空后重新包装,打扮得像商品那样推到前台的做法是一个“败笔”。
有专家表示,旅游是传统村落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要摒弃人造盆景式的“传统村落”,不能为消费而消费传统村落,改变保护传统村落的真实意图。而这显然要少一点急功近利,不能只把传统村落当作赚钱的“道具”。
现在,许多传统村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活态”传承。比如,在贵州雷山县西江苗寨内,近百年的木房内安装了整洁干净的卫生间,村寨内相互交错的小道铺上了鹅卵石,锄头、蓑衣、纺车……见证了几代人勤劳智慧的农耕器具被放置于民宿内,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这样的村落,既是古老的,又是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显然,如此的“活态”传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也是值得其他传统村落借鉴的。
古村落离不开“活态”传承
2017年11月30日经济日报
钱夙伟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上,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应“活态”传承古村落,坚持村民生活延续性和文化活态保护,不大拆大建,引导村民通过房屋内部设施改造,使传统民居更适应现代生活。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维系着最为浓郁的“乡愁”。所谓“活态”传承,就是结合当地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模式,不做“标本化保护”,而是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一言以蔽之,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是用来居住以及居民从事生活生产的,不能只是用作观赏和游览。
之所以强调“活态”传承,是因为目前许多传统村落由于过度开发,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村庄,而是成为彻头彻尾的景区。许多村民尤其是年轻村民已经迁离,古村落基本上只剩下一个外壳。然而,古村落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其中的文化脉络、历史因缘,以及日常生活中彰显的人文情愫。一个古村落的形成发展自有其规律,如果没有原住民居住其中,留下的古村落就徒有其形,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