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应该量身定制
标签:
传统村落 |
分类: 文化 |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近年来大力开展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在全国率先启动涉及全省范围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为172个重点村、868个一般村量身定制了保护利用项目。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留住传统村落就是留住乡愁。如文化学者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而不同的村落,则有着不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然而,现在不少传统村落被“改造”得大同小异。在“千村一面”的背景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被“抹平”,许多的风俗人情难以保留,而千百年来的乡村自然肌理不再,于生态环境也难说不产生负面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
据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显示,我国传统村落仅占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在传统村落已所剩不多、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情况下,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制保护利用项目无疑是保护落到实处的关键。
笔者认为,保护传统村落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留住乡村风俗人情及自然肌理,让人记得住“乡愁”。住建部对此也多次表示,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得盲目拆村并点。确实,只有独具个性和乡村魅力的村落才是农民宜居的家园。
现在,浙江省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制保护利用项目,不仅刹住了大拆大建之风,也保住了传统村落的“个性”,以其独有的人文底蕴和内涵,用优秀村落文化、特色文明乡风、道德先进人物等文化道德元素,绘就出一幅新时代的乡村版图。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制保护利用项目,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将传统村落的保护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2017年11月14日中国妇女报
□ 钱夙伟
传统村落需要“量身定制”保护
2017年11月15日湖州日报
钱夙伟
传统村落需要量身定制的保护
2017年11月14日潮州日报
钱夙伟
传统村落是“乡愁”的载体,传统村落的消失,许多纯朴原始的原生态景观乃至原有风貌不复存在,已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据我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显示,中国传统村落仅占我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当传统村落已所剩不多,保护已是迫在眉睫,而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制保护利用项目,无疑是保护落到实处的关键。
于世代繁衍生息于传统村落的村民,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留住传统村落就是留住乡愁。如文化学者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而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这是唯有村民才能读懂的“密码”,也是传统村落的独有魅力之所在。
现在,也正是漠视传统村落的个性,不少传统村落被“改造”成大同小异的模式,
“千村一面”之下,长期来形成的不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被“抹平”,许多的风俗人情难以保留,而千百年来的乡村自然肌理不再,于生态环境,也难说不产生负面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也因此,现在保护传统村落更积极的,反而是村民。常见村民自发地行动起来,“打响”传统村落的“保护战”,以保住自己的独特性。但显然,以村民的弱势,很难挡住有关方面的强势推进。
保护传统村落当然是为村民创造更宜居的环境,但这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留住乡村风俗人情、自然肌理,让人记得住“乡愁”。住建部对此多次表示,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得盲目拆村并点。确实,只有独具个性和乡村魅力的村落,才是农民宜居的家园。浙江省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制保护利用项目,不仅刹住了大拆大建,也保住了传统村落的“个性”,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
现在,在浙江省,量身定制了保护利用项目的传统村落,以其独有的人文底蕴和内涵,用优秀村落文化、特色文明乡风、道德先进人物等文化道德元素,绘就出一幅新时代的乡村版图。量身定制的保护,将传统村落的保护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于不少地方传统村落保护依然一片乱象的背景之下,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保护传统村落需“量身定制”
2017-11-14上海金融报
钱夙伟
对于世代繁衍生息于传统村落的村民,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留住传统村落就是留住乡愁。如文化学者冯骥才所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而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这是唯有村民才能读懂的“密码”,也是传统村落的独有魅力所在。
传统村落是“乡愁”的载体,但传统村落的消失,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根据我国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显示,中国传统村落仅占我国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毫无疑问,保护传统村落已迫在眉睫,而量身定制保护利用项目,无疑是落实的关键。
保护传统村落当然是为村民创造更宜居的环境,但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留住乡村风俗人情、自然肌理,让人记得住“乡愁”。如今,由于漠视传统村落的个性,不少传统村落被“改造”成大同小异的模式。“千村一面”让长期来形成的不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被“抹平”,许多的风俗人情难以保留。千百年来的乡村自然肌理不再,于生态环境也难说不会产生负面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如今保护传统村落更积极的,反而是村民。但以村民的弱势,很难挡住有关方面的强势推进。
住建部此前曾多次表示,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得盲目拆村并点。只有独具个性和乡村魅力的村落,才是农民宜居的家园。浙江省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制保护利用项目,不仅刹住了大拆大建,也保住了传统村落的“个性”,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在不少地方传统村落保护依然一片乱象的背景下,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量身定制保护传统村落
2017年11月14日河南日报
钱夙伟
传统村落需要 量身定制的保护
2017年11月15日呼和浩特晚报
钱夙伟
前一篇:最暖老板娘演绎大爱
后一篇:烂路数年无人修不应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