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中医 恐怕早了点

标签:
中医 |
分类: 文化 |
2017-09-15梅州日报
■钱夙伟
现在为小学生“减负”呼声不断的现状之下,“小学设中医课”无疑是一种逆向操作,必然或多或少地加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问题还在于,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乃至气血津液、藏象、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以及实症、虚症,阴虚、阳虚,这都要有相应的学养和阅历基础,需要融会贯通才能掌握。以小学生的水平,显然连懂一点皮毛都难。固然,于小学生,或只是一些浅显易懂的中医知识和故事,只要求“浅尝辄止”,但这有可能对孩子产生误导,于今后的学习,对中医的深奥乃至玄妙,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
如果是“因为中医药不单单是医学知识,还有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有意义。”那么,这又何止于中医药一门,实际上,需要普及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棋琴书画、诗词曲赋,即使一门国学,经史子集,包罗万象,何其之多。如果都要进中小学校的校园,或都可以有理由,但当然也不可能。否则,对小学生而言,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如果从普及医学卫生知识的角度让小学生学中医,还不如学一点更实用的急救逃生知识,用“知识守护生命”。于孩子,现在普遍少有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在突发性的危险来临时,孩子们惊慌失措,连起码的自救能力都欠缺。因此造成的悲剧,几乎不时有所发生。应该说,应急避险能力是更需要的知识普及,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现在动辄就提“从娃娃抓起”。但这显然需要实事求是,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确实需要“从娃娃抓起”,但于中医,恐怕还是早了一点吧。
小学生学中医,恐怕早了点儿
2017年09月13日华商报
钱夙伟
前一篇:银行被判全赔直击责任意识缺失
后一篇:“预警治违停”可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