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点半难题”, “四点钟课堂”值得推广

标签:
三点半难题 |
分类: 时评 |
□钱夙伟

2017年9月15日潮州日报
钱夙伟
近年来,伴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推进,不少地区的小学放学时间都提前到了三点半左右。然而,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样的尴尬时差让不少家长犯了难——请假不现实、放托管机构顾虑多,“三点半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9月14日中国新闻网)
现在,孩子“三点半”后到哪里去,成了家长最大的难题。父母都要上班,孩子因此大多处于“放羊”的状态,当然,有些家庭还有老人,但老人也未必照管得了孩子。也因此,许多孩子或玩水或玩火,意外的悲剧不时发生,而孩子一旦出事,几乎可以击垮一个家庭。“三点半难题”可以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破解难题。例如,北京、成都等地构建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上海市公办小学普遍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免费看护服务,青岛等地“以学校家委会为主导、学校参与配合”,依托学校的场所和设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这当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通过社区开展“四点钟课堂”的形式,来破解“三点半难题”。
“四点钟课堂”由社区主导,引入各方的力量,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场地、师资的问题,“三点半”与“四点钟”的对接,于孩子,不仅有了安全的保障,而且,课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比如组织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指导孩子们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向孩子普及相关知识,为孩子们快乐而健康地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外环境。而于家长,也可以放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应该说,解决孩子的课外活动问题,现在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比如无论师资、设施还是经费,都受资源不足的制约,但是,只要全社会重视,有高度的责任感,办法就总比困难多,不仅保护孩子的安全,还让他们的课外生活快乐而有意义,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所在,破解“三点半难题”需要倾全社会之力,“四点钟课堂”正是依托社会力量的务实之举,值得推广。
前一篇:老年“唠嗑队”传递温暖
后一篇:银行被判全赔直击责任意识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