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星何以成为孩子的偶像?

(2017-08-29 17:12:57)
标签:

追星

分类: 文化
2017-8-28钱江潮
钱夙伟
明星何以成为孩子的偶像?
       最近,居住在重庆市南岸区的谢先生遇上了一件烦心事。事情的起因是暑假期间9岁的儿子彤彤参加了一个户外拓展的夏令营活动,活动期间,一份问卷调查让他陷入沉思。调查要求孩子写出心中榜样,“几乎超过九成的孩子写的都是娱乐明星”。(8月25日《工人日报》)
       不能否认,于懵懂中的孩子,乃至少男少女,都处于多梦的年龄,实际上,追星正是青少年的一个特征。然而,面对不可避免的“追星”热情,“几乎超过九成的孩子写的都是娱乐明星”,却显然是不正常的。追究其原因,如家长们所说,现在主导着孩子们追星的,是各类娱乐节目。真人秀、综艺秀、脱口秀……五花八门,一档接一档,俨然成了偶像的制造者,源源不断地推出所谓青春偶像,在孩子们中间不时卷起一阵阵追星旋风,“娱乐节目已经给孩子的认知带来了负面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不免让人忧虑。“我们在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榜样,或者一个明星,来作为自己理想化的人物。”但是,如果追的只是娱乐明星,而且是狂热的非理性的迷恋追逐,那么,必将误导孩子们的人生之路。这些娱乐明星们营造的世界,其实不过是一片虚幻的玫瑰色而已。然而这让缺少磨砺的“追星族”看来,就真以为生活就是如此轻松有趣,诱人的奶酪唾手可得,成名成星一蹴而就,而欲望社会的特征,又加剧了如此浮躁之风的蔓延,事实上,如此的消极后果日益凸现,比如,在功利和物欲的诱惑面前,耐得寂寞探索钻研攀登拼搏之风已经日渐淡薄。
       据一项对学生“最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调查,第一名是企业家,然后是歌星再然后是影星。央视主持人当时感慨,“这让我们想到,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很多孩子长大希望成为科学家,这样的国家才有一个更加有创新的,更加闪烁的未来。”确实,追星只是追娱乐明星,于一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在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们,对于复杂的生活还缺乏辨别力,追什么样的星,崇拜什么样的偶像,往往带有盲目性,如果为了商业利益,不惜蓄意误导,以至下一代于潜移默化中,以为生活就是游戏,进而游戏人生,无疑后患无穷。
       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孩子们的追星,全社会都有责任给予正确的主动的引导,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的爱明诺夫奖后,央视《新闻1+1》专门做了一档节目,主持人说,“尤其是于当下,当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是锁定在娱乐界和娱乐新闻的时候,我们觉得更有必要拿出一整期节目对于这样杰出的科学家表达我们对他的致敬。”显然,只有为孩子们树立一个个真正值得崇拜的“偶像”,孩子的追星,才会让人放兴、更让人高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