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宿迁晚报
钱夙伟
7月21日,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农村学校学生中,因父母均外出而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学生占近三成。而这些儿童中,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不见一面;还有7.9%的受调查学生称,父母离世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民政部明确,无监护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责令返回。(7月23日《新京报》)
如民政部所说,父母外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所谓“无监护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责令返回”,就是不让“留守儿童”再“留守”。
确实,于“留守儿童”,“留守”几乎就是他们的梦魇。比如,除了不能享受父母亲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生命安全威胁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包括父母亲在内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照看他们的是甚至已经无力自顾的老人,当然也无亲戚可以投靠和得到帮助照顾。而居住条件又普遍恶劣,孩子们只能到相对危险性较大、出事故概率也大的诸如水塘、河边玩耍。而一旦出事,必然连个救援的人也找不到。显然,如何让“留守儿童”安全、快乐、健康地度过童年,关键是别让他们再“留守”。
但是,“无监护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责令返回”,又谈何容易。父母不外出务工,又如何挣钱养家糊口?固然,在家乡也可以就业创业,但这需要技术资金和合适的项目,而这于大多是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父母,显然面临着就业难创业更难的困境。实际上,于目前的现状,离开子女外出打工,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也就是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应有所作为,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技术上培训,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让他们能留在当地工作。另一方面,是让他们能够带着孩子外出打工。这虽然也有诸多的不便,比如父母上班时没人照看。但毕竟比“留守”容易解决。比如,城市里有幼儿园,父母工作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而放学之后,现在各地也已经有许多好的办法,比如对这些“候鸟”孩子开放图书馆、电脑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由社区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发动志愿者辅导孩子学习,而如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这个难题其实也并不难解决。
虽然于这两个方面,做到不让留守儿童再留守,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普遍受资源不足的制约,但是,只要全社会重视,有高度的责任感,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制订落实相应的机制,不仅让他们免受“留守”之苦,保护他们的安全,还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无论如何,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不能只是一句“无监护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责令返回”,否则,无异于一句空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