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爱校费 |
分类: 时评 |
2017年5月16日北京晨报
钱夙伟
如此“爱校费”也太讽刺了,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并无收入来源,学生们面对的是今后的生计,学校居然不放过这最后一次“机会”伸手要钱,已然是斯文扫地,如何让学生爱得起来?
如学生所说,强制让每个毕业生都交十元钱,还美其名曰给学校捐款。然而捐款应该是出于自愿,明码标价每人十块,实质上的强制已是如此明显公开,却要说成是捐款,诚信这一基本的做人准则尚且缺失至此,又遑论师德。而且,明知要求捐款违反规定,而这些规定早已三令五申,仍明知故犯,表现出遵章守纪意识何等淡薄。
学校提出要求,学生就得交钱,无非是因为学生还在学校“手”中,学生有“求”于学校,“关系到毕业”,于是,为了学校的“创收”,教育资源竟成了权力,可以用作“交易”,虽然区区十块钱,却能积少成多。
教育的力量,来自于人格的力量。学生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对于老师来说,师德,是自己时刻需要用来检验一言一行的标杆。这所学校的老师,如果还知道老师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称号,那么,对照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和楷模的要求,不知有没有无地自容的感觉?
有一种叫“黑洞”的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不能逃出,成为宇宙中的无底洞。“爱校费”,就是教育的黑洞。老师的形象掉了进去,一切的教育效果也都将抵消为零甚至负。
显然,这最后的“爱校费”,是应该让老师汗颜的最后一课,“教”给了学生功利、势利、不择手段敛钱的价值观,如此熏染,学生还会有怎样的品行操守。
前一篇:拯救生命的,有时只是常识
后一篇:禁嬉水不如教会孩子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