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作为叫“没公车”

标签:
不作为 |
分类: 时评 |
2017-04-24济南日报
□钱夙伟

黎青 作
江西鄱阳县凰岗镇境内有一座破败不堪的老桥,是当地村民外出劳作、祭祀的必经之路,村民担心老桥会随时坍塌。4月20日鄱阳县交通局回应,经鉴定该桥属于危桥,应是农业或水利部门建设的,也应该由建设单位维修。记者联系到近30年前建桥的鄱阳县水利局,该局建设管理股的程股长竟回应称:“公车改革后没车,不方便下乡看危桥。”(4月23日《春城晚报》)
“孙连城”是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汉东省京州光明区区长,“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是作品中“懒政”干部的代表人物,现在已经成了“闲官”的代名词。上述报道中的程股长面对“村民称(桥)会随时坍塌”,身为主管部门的一员,此前浑然不知已是严重失责,听到如此警讯还是无动于衷,竟称“没公车不便去看危桥”。麻木至此!既无责任意识,更无为民情怀,是一种极为典型的不作为表现。
从现实看,在“多部门推诿”的背景之下,“没公车”式的不作为并非偶然。“没公车”可以成为不作为的理由,其他“堂而皇之”的借口也可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比如“走不开”“另有要事”。在不少地方,有些官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民间疾苦不闻不问甚至充耳不闻,遇到问题绕道走,或推诿或扯皮,此类“孙连城”、程股长如今不在少数。
“不作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已经成为影响权力公正、高效行使的严重问题。这样的官员在位,何谈工作效率,又何谈为民解难?比起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克强总理曾经强调指出,“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是典型的吏治腐败,这样的干部应该追责”。推诿扯皮、麻木不仁的衙门风气在不少部门泛滥成灾,关键症结就在于追究机制的缺位。目前鄱阳县纪委已经成立调查组进驻县水利局,对水利局工作人员作风拖沓、监管失职等问题进行彻查。我们为知错改过、立行立改的务实举动点赞,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就事论事,让干部队伍中的“孙连城”无容身之地,强化监督机制、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查处惩治制度才是治本之计。
有一种不作为叫“没公车”
2017-04-24西部商报
钱夙伟
前一篇:给“毕业季”大学生整容热泼点冷水
后一篇:警惕孩子的“成人式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