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儿歌何以遇到新问题

(2017-03-31 07:37:25)
标签:

儿歌

分类: 文化
2017-03-31华商报
钱夙伟  
老儿歌何以遇到新问题
     日前,四川眉山一早教中心教完儿歌《小燕子》后,一位小朋友天真地问:“老师,小燕子是什么?”有家长认为,这些儿歌固然经典,但唱了几十年,难道不应有更适合现在小朋友传唱的儿歌吗?(3月30日《成都商报》)
   家长所说,确实点出了“老儿歌遇到新问题”的问题所在。虽然好的儿歌有着经久传唱的魅力,但它毕竟是时代的产物,许多儿歌显然已过时,对孩子当然也就缺乏吸引力。
   也因此,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是,许多改编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诗词或流行歌曲,被孩子们用来调侃、抒发某种情绪的“灰色儿歌”乘虚而入。这些“灰色儿歌”朗朗上口,俏皮有趣,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孩子们的生活现状,比如“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显然是应试教育重压之下他们无奈心情的真实写照。然而“灰色儿歌”的潜移默化,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置于这样一种低俗的文化氛围中,还可能侵蚀孩子的心灵,导致审美取向上的扭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老儿歌遇到新问题”折射出的正是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为孩子们创作和提供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化养料,同时,让他们明白老的优秀儿歌中蕴含的道理,已是大人们尤其是教育和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