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湖州晚报
H钱夙伟

“智慧养老”无疑是关于养老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智慧养老”,是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的物联网系统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如果这还过于概念化,那么媒体上有这样形象的描述:当外出的张奶奶在陌生的街头迷失方向,她随身所带的传感设备自动锁定其位置,并通过清晰的语音提示为她指路;当晨练的王大爷不小心把自己锁在了家门外,信息服务平台接到求助后在几分钟内就派出专业可靠的开锁公司;当独居的赵伯伯血压增高或突发心梗,还没来得及呼救,自动报警器就已经发出紧急呼叫,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家人和医院……这不是让我们脑洞大开的科幻大片,当“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遇到了养老产业,智慧养老不再是空中楼阁,它离我们的生活已越来越近。
去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设计开发。打通养老服务信息共享渠道,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对接,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国家关于“智慧养老”的顶层设计,将使“智慧养老”更加切实可行,并加快“智慧养老”的不断推进。
“智慧养老”确实是急迫的现实需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
2.2亿,占比16.1%,即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到了2050年,其比例将占到30%。而老人中,有近半数是空巢。每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跌倒占老年人人口的12%,除了跌倒,还有老年人常见的中风、头晕、认知障碍等七大健康杀手。按照现在的养老格局,90%的老人在家中和社区养老。过快的老龄化速度,加大了社会养老压力,老人都要住进养老院,实现社会养老,显然并不现实。也因此,一方面,老人仍然分散居住在家中和社区,另一方面,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换言之,现行的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
这其中,尤其是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更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中国特殊的421家庭模式(即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四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一个孩子的家庭压力),子孙儿女已经无法亲力亲为照顾家中老人,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固然,现在政府有关方面和全社会都在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投入,但仍力不从心。
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对于化解目前的居家养老困局,显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也将成为良好的示范。依托“互联网+养老”模式,智能化、多样化养老服务将有效地化解目前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难。居家养老的老人,借助“互联网+”,可以得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照料和护理,即使空巢老人,也不再有后顾之忧。和传统养老相比,智慧养老借助信息技术极大拓展需求响应的范围,丰富了服务广度和深度,为整个养老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养老事业需要政府主导,“智慧养老”就是力争通过政策、服务、场所和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借助“养老”和“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将医疗服务、运营商、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优化老年人的健康条件、参与机会和安全保障,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促进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当中,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充分运用,自是应有之义。实际上,智能化、科技化已经成为养老产业新的发展热点,是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养老事业加快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模式,让老年人与时俱进地共享现代物质、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是实实在在的弘扬,“智慧养老”因此尤其令人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