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景区复制“西湖模式”

标签:
大明湖景区西湖模式 |
分类: 时评 |
所谓“西湖模式”,是指浙江杭州从2002年国庆假期开始,逐步免收西湖风景区的门票,通过其他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弥补了门票减免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带动了其他产业迅猛发展。目前,西湖免费开放十几年,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倍增。
有人对大明湖景区是否能够复制“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倍增”并不看好。其实,只是从创收的角度论复制的成败,是对“西湖模式”的片面理解。“西湖模式”的真正意义,在于摒弃对“门票经济”的畸重。当现在不少地方仍动辄就以涨价来增加景区收入,把景区当作收入的“摇钱树”,大明湖景区实行免费,“还湖于民”,才是“西湖模式”的真谛。
现在不少景区奉行高价“策略”,乃至动辄涨价,以此来增加利润,折射出的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景区的公益属性进一步弱化的同时,创收也未必如愿。其实,如西湖那样舍弃门票的“小利”,以换取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利”,才是正道。
期待更多景区复制“西湖模式”
2017-01-04京江晚报
钱夙伟
大明湖景区实行免费,“还湖于民”,正是“西湖模式”的真谛。
自2017年1月1日起,大明湖景区现收费开放区域(老区)将向社会免费开放。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城中湖”,大明湖景区终于免费了。近日,多名济南市政界人士将大明湖景区实施免费开放与杭州西湖的免费进行对比。《济南日报》也曾在2016年12月20日刊发整版分析文章,并著题“‘西湖模式’有望在济南复制”,还列举了多条济南与杭州的相似之处。(1月1日澎湃新闻)
所谓“西湖模式”,是指浙江杭州从2002年国庆假期开始,逐步免收西湖风景区的门票,通过其他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弥补了门票减免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带动了其他产业迅猛发展。目前,西湖免费开放十几年,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倍增。
有人对大明湖景区是否能够复制“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倍增”并不看好,其实,只是从创收的角度论复制的成败,其实是对“西湖模式”的片面理解,“西湖模式”的真正意义,在于摒弃对“门票经济”的倚重,当现在不少地方仍动辄就以涨价来增加景区收入,把景区当作收入的“摇钱树”,大明湖景区实行免费,“还湖于民”,正是“西湖模式”的真谛。
而这显然是景区本来属性的回归。景区除了创收,还承担着社会责任,让公众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提高素养,本来就是景区服务公众的应有之义。何况,无论是人文还是自然资源,景区都属于公众,对公众实行免费或门票优惠,有利于公众产生对社会的归属和认同感。而于景区,免费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其实是最大的、也取之不竭的财源。
景区重视创收无可厚非,但即使于景区的营利功能,也排斥高昂的门票。本来,旅游业包括吃、住、行、娱乐、购物和交通6个要素,要持续地拉动旅游消费,不应一味依靠“门票经济”。现在不少景区奉行高价“策略”,乃至动辄涨价,以此来增加利润,折射出的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景区的公益属性进一步弱化的同时,创收也未必如愿。其实,如西湖那样舍弃门票的“小利”,以换取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利”,于现在的国情,才是正道。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在三令五申要求抑制门票价格攀比上涨的同时,已经多次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门票价格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同时积极推动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或低票价。也因此,游客有权利要求,更多景区都来复制“西湖模式”,而如此的让利于游客,也应该成为景区收费的方向。
愿更多景区摒弃门票经济
2017-01-04 大众日报
□钱夙伟
自今年1月1日起,济南大明湖景区(老区)向社会免费开放。作为省会济南的“城中湖”,大明湖景区终于免费了。许多人将大明湖景区免费开放与杭州西湖的免费进行对比。有媒体刊发整版分析文章,并著题《“西湖模式“在济南复制》,还列举了多条济南与杭州的相似之处。(1月1日齐鲁壹点)
所谓“西湖模式”,是指浙江杭州从2002年国庆假期开始,逐步免收西湖风景区的门票,通过其他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弥补了门票减免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西湖免费开放十几年,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倍增。有人对大明湖景区能否复制“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倍增”并不看好,其实,只从创收的角度论复制的成败,是对“西湖模式”的片面理解。“西湖模式”的真正意义,在于摒弃对“门票经济”的畸重,“还湖于民”,这才是“西湖模式”的真谛,也是景区本来属性的回归。
景区主要功能是让公众亲近自然、陶治性情、锻炼身体。何况,无论是人文还是自然资源,景区都属于公众,实行免费或门票优惠,有利于公众产生对社会的归属和认同感。当然,在现阶段,景区重视创收也无可厚非,但不能一味倚靠“门票经济”。本来,旅游业包括吃、住、行、娱、购和交通6个要素,舍弃门票的“小利”,让公众享受美景的同时,适度发展旅游经济,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