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慢说桥墩变“蜂窝”不是质量问题

(2016-11-25 09:04:06)
标签:

质量

澧水大桥

分类: 时评
2016-11-14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且慢说桥墩变“蜂窝”不是质量问题湖南慈利澧水大桥“蜂窝”桥墩

      记者12日从湖南慈利县政府了解到,针对广受关注的澧水大桥部分桥墩桩基表层脱落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及专家组初步评估认为,大桥主要缺陷是部分桥墩桩身已有明显缩颈、露筋等病害,但目前总体处于安全范围。一位参与检测的专家告诉记者,桥墩存在病害缺陷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质量问题。(据新华社11月13日报道)
      凭常识都知道,桥墩是用来支撑一座大桥的,桥身都变“蜂窝”了,却“目前总体处于安全范围”,专家的思维让常人难以理解。
      专家认为,桥墩“明显缩颈、露筋等病害”,主要原因是桩身外围(钢筋笼以外)素砼含不均匀泥浆或泥块,导致其强度较低,且在施工完成时未能及时拆除,从而受到洪水冲刷等因素所致。那么,“含不均匀泥浆或泥块”是材料有问题,而“未能及时拆除”则是未按规程操作,即便按专家所说,因大桥建造时埋下质量隐患,导致桥身变“蜂窝”,这不是质量问题是什么?
      也因此,“目前总体处于安全范围”的说法实在让人难以放心。幸好,慈利县“为保证桥梁后续运营安全与设计使用寿命,将尽快对缩颈、露筋的桩柱进行处置。维护期间,按规定在大桥两头设立限载标志,严禁超载车辆(55吨及以上)通行。”而这些做法本身就是对专家所说的极大嘲讽。
      其实,建成才6年,就要担心“桥梁后续运营安全与设计使用寿命”,凸显出的就是质量问题。曾有报道,2011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对全省各地的公路桥梁安全和技术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当时共发现4333座公路危桥。这当中有多少是因为工程质量?在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背景之下,急于强调桥墩变“蜂窝”不是质量问题,只能更让人加深对包括桥梁在内的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的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