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0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大卡车上是刚刚运来的鲜辣椒,还没来得及卸下。

塑料棚内正在利用硫磺熏制辣椒。
熏制干辣椒销售,是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的一项致富产业。可村民所采用的“土法熏硫”工艺,却会造成辣椒含硫量超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被明令禁止入市流通,南宁市曾对此进行过整治。最近,那楼镇再现大型硫磺熏制干辣椒作坊。(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5版)
记者暗访后,南宁市邕宁区食品药品监督局赶往那楼镇的现场查看,无证辣椒加工作坊已人去楼空。该局负责人称,这些年来,对于这方面的监管一直没有放松,经常实地走访监测。因此,加工者或许已成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刻逃走了。
按该局的说法,似乎监管一直十分严厉。但需要追问的是,且不说“那楼镇一带”,单就这个荒坡上的作坊而言,“2014年,有关部门前去查处过”之后,有没有再杀“回马枪”?事实上,从2014年至今,这个作坊已经有了至少2年的“安全期”,如果不是记者暗访让加工者引起警觉而逃走,恐怕还会更长。
有关部门称“监管一直没有放松”,但现在的问题是,监管还必须到位和有效。比如,“现在作坊更为隐蔽,改为晚上作业,以逃避检查。”那么,即使“经常实地走访监测”,未必会“眼见为实”。又比如,“加工者或许已成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刻逃走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也正表明了有关部门查处行动的滞后和被动。
据了解,由于没有脱硫工艺,这样加工出来的辣椒,即使放上一两年,含硫量仍然百分之百超标。有关部门担负着为老百姓食品安全把关的重任。对于不法分子的打击,比如屡禁不止的“土法熏硫”,还应该更主动一些,更积极一些,不给加工者留下任何可以“逃走”的机会,是监管的应有之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