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井盖“统一管理”不能只是设想

(2016-10-21 21:16:05)
标签:

井盖

分类: 时评
2016-10-21海峡导报 
□钱夙伟
井盖“统一管理”不能只是设想
       网友“上线隐身”:仙岳路和嘉禾路交叉路口的井盖没了,过往车辆稍有不慎,便会掉入其中,希望相关部门早点处理。(10月20日《海峡导报》)
       导报几乎隔三差五就有关于井盖的投诉。照理,《厦门市窨井设施管理办法》已经于2013年施行,窨井管理有章可循。而且,相关部门也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其中如厦门市管道路内的雨水井从2014年11月份起就开始率先领取“身份证”、装上标识牌。只要井盖出问题,一秒就能找到“主人”。这都是见诸公开报道的。尽管如此,窨井丢失以致坑车坑人仍时常上演,2014年甚至还发生“窨井吃人”的惨祸。
       对此,有分析认为,厦门全市有25万个窨井,而除了25万个“在册的”之外,还有大量小区的窨井盖未纳入统计。且不说这些数量难以统计的“无主”井盖,“有主”的井盖,由于产权部门太多,又因为窨井设施有差别,维护机制不一样,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井盖出事也就依然难以避免。
       有鉴于此,厦门市政协委员何冬海在去年两会期间,建议政府通过购买社会公共服务途径来破解这一难题,社会公共服务主体统一提供窨井的建设、管理、维护一条龙服务,破解产权单位管理人手不足,新建窨井建设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而厦门市各窨井设施单位联席会议也有同样的设想,将所有单位的窨井设施维护统一交给一家有资质的专业工程公司来做,认为此举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统一施工规范,并且容易查清责任单位,有效问责。但显然,目前该设想仍只是一个设想。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井盖是城市的名片。”如何擦亮这张名片,有关方面应该有点紧迫感。如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途径确实有可行性,不妨尽快把设想变为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