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3南国早报
□浙江 钱夙伟

当天,在中华路一带,执法人员查扣一批问题电子秤。南国早报记者 雷倩倩摄
买菜被“吃秤头”,有误差的计量器具就是不法商贩的“鬼手”。9月30日,南宁市西乡塘区工商质监局对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突击检查,发现缺斤短两现象后,立即奔向中华路一带的计量器具商铺,现场查扣247件“三无”电子计量器具,涉及20多个品类。(相关报道见本报10月1日A7版)
这一突击检查,可以说查出了大问题,缺斤短两已经是如此普遍,比如仅当天的检查,就查出问题电子秤共247件,可以想象,仅仅这些被查出的问题电子秤,就已经克扣了消费者多少的斤两。也因此,这一突击检查实在是姗姗来迟。
问题秤的大量存在,本身就是有关方面疏于监管造成的。现在的问题是,突击检查并不常有,也不可能查出所有的问题秤,执法人员更不可能驻守在市场,执法人员一走,不良商家或故伎重演。实际上,在电子秤上动手脚轻而易举。那么,这时候,如何才能让问题秤现原形?
笔者认为,有效易行的办法之一就是在市场显眼的地方设立公平秤。如果有了公平秤,不良商家恐怕就不会如此大胆。因为消费者只要到公平秤一过秤,就会让问题秤现出原形。
当然,要让公平秤不仅是摆设,而是对问题秤的巨大威慑,相关部门还需要配套一个落到实处的追究机制。一旦查出问题秤,就对其处以严厉的处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封死问题秤坑人的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