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政策为何成了“画饼”

(2016-07-21 06:26:27)
标签:

农民工

子女入学

分类: 时评
好政策为何成了“画饼”
2016年07月21日四川日报>天府新论
□钱夙伟
好政策为何成了“画饼”
    “教育局规定‘四证齐全’,为什么偏偏要家长提供七证?”“不是说有房屋租赁合同就可以吗,为什么还要提供租房纳税证明……”7月10日至13日,兰州市的小学入学招录工作进行。让许多当地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极为郁闷的是,经过了4天的排队、等待和煎熬,入学报名依然层层遇阻。
(7月20日《京华时报》)
    兰州市是在全国较早放开农民工子女入学限制的省会城市之一。今年,兰州市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输入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推动城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面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高考的政策措施。
    虽频见政策利好,但许多农民工在子女入学过程中却感叹,“许多好政策,大家看得见、够不着。”而让好政策成了“画饼”的,就是“证件掐架”。比如市里规定“四证齐全”,区里却附加政策,要求提供七证。
    而各个学校,虽然没有和市里政策“掐架”的资格,但变相的“掐架”却更“致命”。比如由于农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户籍所在地的“未入学证明”各有不同。有的学籍专用章因为是蓝色的,就被一些学校认为是“伪造”。有的学籍专用章小了一些,就因为负责招生的老师没见过,而不被认可。农民工子女被挡在校门外,责任反倒好像还在农民工自身,让人怀疑,学校是不是想用这样的招数,架空市里的政策。不容讳言的现实是,一些地方出于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农民工子弟,因限于学习条件和环境,往往被视为“差生”,被“敬而远之”。“证件掐架”,乃至有意设置障碍,不仅是傲慢,其实已经有违规之嫌,有关方面不能坐视不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