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动车分道行驶值得推广

(2016-07-08 07:00:14)
标签:

电动车

分道行驶

分类: 时评
电动车分道行驶值得推广
2016-07-08潮州日报
钱夙伟
电动车分道行驶值得推广
  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超标电动自行车执法之后,广东省开始在部分城市探索新的管理方式。记者了解到,广东省的3个地级市——汕头、湛江、惠州,已开始试点为符合规定的电动自行车划分行驶车道。(7月7日《新京报》)
  应对电动自行车“分道”,惠州还对机动车道瘦身,而这其实也是学习“湛江模式”,湛江自2014年底开始,主干道逐渐重新分配路权。比如首条改造的椹川大道,机动车道由原来的3.7米“瘦身”到3.25米;划出独立电动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拓宽到近7米。
  相比于广州深圳等地,这几个城市不仅让电动车“生存”,还划出一条专用道让其“生存”得更好,如此的“反其道而行之”,令人耳目一新也油然而生一股暖意。
  “封杀”电动车的理由,无非是电动车已经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肇因,但如有评论质疑,“说不安全,是因为电动自行车?还是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确实,现在道路资源的分配,无不向机动车“倾斜”,而既然道路资源总是有限的,也就必然要压缩非机动车道,乃至逼得电动车与机动车“抢道”。显然,减少电动车事故率,关键还在于给电动车有条可以安全骑行的道路。
  电动车无疑是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而且省时省力,尤其适合平民出行。比如,如今城市框架越来越大,于穷人,自行车早已是“力所不逮”,又买不起私家车,而公交不仅挤,也受线路时间的限制,况且也不是白乘的,于是,电动车就成了底层百姓出行代步最好的工具。也因此,珠海市人大通过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条例之前,政府在网站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时,有97%的民众投票反对禁止电动车。“封杀”电动车显然有违民意。
  而对电动车划分行驶车道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不仅人性化,也维护了最广泛的群众利益。实际上,通过重新分配路权,大力发展“慢行系统”,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大势所趋,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是缓解道路拥堵的根本之计,因此,汕头等城市先行一步的为电动车“分道”,值得推而广之。

电动车分道行驶值得尝试
2016年07月08日华商报
钱夙伟
    
    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超标电动自行车执法之后,广东在部分城市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汕头、湛江、惠州已开始试点为符合规定的电动自行车划分行驶车道。如湛江首条改造的椹川大道,机动车道由原来的3.7米“瘦身”到3.25米;划出独立电动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拓宽到近7米。(7月7日《新京报》)
    现在道路资源的分配,无不向机动车倾斜,而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也就必然要压缩非机动车道,逼得电动车与机动车抢道,因而造成交通安全隐患。相比于广州、深圳等地对电动车的无情封杀,汕头、湛江、惠州这些城市划出专用道让其“生存”得更好,令人耳目一新。
   电动车无疑是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而且省时省力,已成为很多平民百姓出行代步工具。也因此,珠海在准备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之前,政府在网站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时,有97%的民众投票反对禁止电动车。“封杀”电动车显然有违民意。
    而对电动车划分行驶车道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不仅人性化,也维护了最广泛的群众利益。实际上,通过重新分配路权,大力发展“慢行系统”,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大势所趋,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是缓解道路拥堵的根本之计,因此,汕头等地先行一步的为电动车“分道”,值得推而广之。 
电动车分道行驶值得推广
电动车“分道”行驶值得推广
2016年07月08日广州日报
钱夙伟

  经过一场“打击”超标电动自行车的执法之后,广东省开始在部分城市探索新的管理方式。记者了解到,广东省的3个地级市——汕头、湛江、惠州,已开始试点为符合规定的电动自行车划分行驶车道。(7月7日《新京报》)
  之所以“封杀”电动车,无非是因为电动车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肇因之一,但正如有些评论质疑的,“说不安全,是因为电动自行车,还是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显然,减少电动车事故率,关键还在于给电动车一条可以安全骑行的道路。自2014年底开始,湛江主干道逐渐重新分配路权,比如首条改造的椹川大道,机动车道由原来的3.7米“瘦身”到3.25米,非机动车道拓宽到近7米,并划出独立的电动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通过重新分配路权,为电动车“分道”,大力发展“慢行系统”,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能够缓解道路拥堵,值得推而广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