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率注水是教育的灾难

(2016-06-25 11:22:30)
标签:

就业率

教育

分类: 时评
2016年6月25日燕赵都市报
□钱夙伟
就业率注水是教育的灾难就业率注水是教育的灾难

截图显示,一名老师在鼓励学生做接收函。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就业率已成了争夺生源的卖点。也因此,一些高校对就业率倾注了格外的热情。

    正值毕业季,正当毕业生拿着简历到处找工作时,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数百毕业生却遭遇“被就业”。近日,学生和家长来到知行学院办公楼前,希望学校能够更改信息。多位学生反映,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部分“被就业”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资格受影响。(6月24日《新京报》)
    这或是让就业率给“逼”的,但造假也会让就业率失去应有的意义。本来,就业率是对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检验,是对学校教学的鞭策和激励。准确地统计就业率,也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以避免与社会需求脱节,而对于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与专业而言,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容讳言,如今的就业率已经成了争夺生源的卖点。也因此,现在各高校对就业率特别的重视,倾注了格外的热情。比如为了让学生交回《就业协议书》,在现金奖励的同时,更以就业协议换毕业证进行“要挟”,已是许多学校的普遍做法。
    当然,学校心知肚明的是,学生交回就业协议并非表明已经实现就业。以毕业证要挟,当然是为了让学生即使没有就业,也能在学校指定的日期前交回,因为,学校下一届招生在即,尽可能地拔高就业率,意味着招生市场的号召力,当然,于学校领导而言,还代表着“政绩”。
    于是,为了更方便给就业率“注水”,不少学校还给学生发放《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证明信》。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不少学生四处碰壁。于是,学校就充分“体谅”学生的“苦衷”,让学生交一份证明信了事,而证明信只要找个有熟人的单位,七八个人的作坊也罢,讲明只是应付学校,所谓聘用子虚乌有,既然如此,证明信又没有任何约束力,“用人单位”也乐得送学生一个人情。
    如此虚假不实的就业率对谁有利,显然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就业率不问出处”的现状,统计要纳入《统计法》的轨道,以法律的威慑力,来挤干就业率中的水分。否则,除了会误导、耽误学生,很可能让有关方面对就业形势作出误判,不仅加剧大学生就业难,还将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而学校这诚信缺失的“最后一课”,更将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灾难性的导向。

虚报就业率缘于政绩注水
2016年06月26日楚天都市报
钱夙伟

    正值毕业季,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数百毕业生却遭遇“被就业”。多位学生反映,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部分“被就业”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资格受影响。甘肃省教育厅回应称情况属实,已责成学校更正,并处分相关责任人。(6月25日《燕赵都市报》)
    毫无疑问,上述学院逼学生做“假接收函”绝不是个例。由于今年就业监测网与学信网信息互通,导致“被就业”的学生难以报考基层公务员,才使问题暴露出来。
    毋庸讳言,如今的就业率已经成了争夺生源的卖点。也因此,现在各高校对就业率特别的重视,倾注了格外的热情。比如为了让学生交回《就业协议书》,在现金奖励的同时,更以就业协议换毕业证进行“要挟”,已是许多学校的普遍做法。
    当然,学校心知肚明的是,学生交回就业协议并非表明已经实现就业。以毕业证要挟,当然是为了让学生即使没有就业,也能在学校指定的日期前交回,因为,学校下一届招生在即,尽可能地拔高就业率,意味着招生市场的号召力,当然,于学校领导而言,还代表着“政绩”。
    于是,为了更方便给就业率“注水”,不少学校还给学生发放《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证明信》。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非易事,于是,学校就充分“体谅”学生的“苦衷”,让学生交一份证明信了事,而证明信只要找个有熟人的单位,七八个人的作坊也罢,讲明只是应付学校,所谓聘用子虚乌有,既然如此,证明信又没有任何约束力,“用人单位”也乐得送学生一个人情。
    如此虚假不实的就业率对谁有利,显然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就业率不问出处”的现状,统计要纳入《统计法》的轨道,以法律的威慑力,来挤干就业率中的水分。否则,除了会误导、耽误学生,很可能让有关方面对就业形势作出误判,不仅加剧大学生就业难,还将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而学校这诚信缺失的“最后一课”,更将对学生的人生产生误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