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北京晨报
钱夙伟
自2010年起,每年6月21日开始的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总是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64%的中国民众支持取缔这一以“民俗”为名、实为商业营销的“节日”。玉林市官方称从来没有组织过狗肉节,“荔枝狗肉节”是不存在的。中国动物保护组织首都爱护动物协会表示,“日杀万狗”的狗肉节背后隐藏着一个全国规模的非法盗运屠售伴侣动物的罪恶产业链。
再多的人反对,玉林人的喜欢吃狗肉,恐怕也不能有多少改变。据称当地有“夏至狗、荔枝酒”的说法,狗肉是当地人在夏至这一天不能错过的美味佳肴。实际上,各地都有类似的偏好,只不过,于玉林是狗肉而已。
有人把吃狗肉与动物保护挂钩,这其实有上纲上线之嫌。确实,善待动物,已是当今的共识。但这也并非就得一律吃素。而既然狗与餐馆里必不可少的鸡鸭都是动物,其实也不必厚此薄彼地加之特别保护。
善待的另一面应是“虐待”,指故意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给动物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或者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杀害动物。如果对狗没有施加这样的手段,如鲁迅先生当年说的“鸡鸭这东西,无论如何,总不过送进厨房,做成大菜而已”,狗又为什么要有不同?
当然,狗是有灵性的动物,但比狗更有灵性的动物多得是。比如牛,从“俯首甘为孺子牛”到“老黄牛精神”,牛是最受人崇敬的动物,颂扬奉献精神用得最多的格言“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就出自于牛。据说牛在屠宰前,就会浊泪长流不止。但很多人不是一直照吃不误?
其实,即使是当作宠物豢养,也早已不只狗了,甚至养猪养鸡养毒蛇的都有。这和能不能杀来吃是两回事。有人可以把狗当作心肝宝贝,也有人可以把狗肉当作进补大餐。只要不是濒临绝境的野生保护动物,这其实并不影响生态的平衡、环境的保护,也和道德无关。
尽管如此,“狗肉节”却不必了,实际上,“狗肉节”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而商家的目的,显然是在“节”的渲染之下,把吃狗肉炒作成远不止于当地人的狂热,过度的狗肉消费,造成狗肉的供需失衡,也必然催生“黑狗肉贸易”。也因此,狗肉与“节”不妨分开,前者顺其自然,后者则应严加管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