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中国老年报
钱夙伟
“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让不少人纠结的问题,不久前在咸阳收获一份温馨答卷:咸阳渭城中学两名学生放学途中,看见一位嘴部出血的七旬老人独自坐在路旁,一名学生上前扶起老人,而另一名录下视频后联系家属。
这两名中学生的行为,值得为之点赞。“录视频后扶起”,也并非不可理解。在现实环境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录视频后扶起”不失为两全的办法,至少不会因袖手旁观甚至溜之大吉而让自己的良心退化。
然而,这样的扶人多少令人不是滋味,虽然出于无奈,但毕竟是次优选择。比如,手头没有可以“录下视频”的设备,又该如何?而且,
“录视频后扶起”,很可能贻误救人的第一时机。况且,于心灵单纯的中学生而言,扶人更应该是出于本能毫不犹豫,现在居然也要考虑不为自己留下后续麻烦。
显然,必须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才去做好事,既是对公序良俗的冲击,也无疑是整个社会的危机。当急难发生,真正热心肠的助人为乐者,不应该首先想到如何避嫌。而这应是每一个公民的唯一选择。但前提是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因为要让人相信自己,首先要相信别人,而互相信任的前提,是彼此的心底都有一份善心。让人沉重的是,我们的孩子,尽管不缺善心,但行善却要靠“视频”“保驾”,大人们实在应该扪心自问,我们为孩子做了怎样的榜样?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