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收起成年人的手机?

标签:
手机 |
分类: 时评 |
2016-04-04绍兴日报
钱夙伟
在小学生眼中,成人身上有什么缺点,哪些毛病最难改?在刚结束的第32届楚才作文竞赛中,10000多名六年级学生有3000多人集体数落成人陋习,其中,家长玩手机成为所有陋习之首。(3月31日《武汉晚报》)
现在,一方面,老师和家长为孩子玩手机而头痛。比如许多学校规定学生的手机不能带进学校,一些老师为了收缴学生的手机,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引发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但另一方面,大人们自己却做出了一个坏的榜样。而大人如此“以身作则”,又如何让孩子能够有节制地玩手机?
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首先需要的是还原“人”的位置。毋庸置疑,对手机的依赖,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比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沉溺在远近错位的手机世界,身边的现实中的压力就似乎消失了,就可以不去面对。而无论大人或小孩,现在都身处这样的压力之下,比如于孩子或是学习的压力,于大人或是生活的压力。
如果重新回归主宰自己命运的定位,也就是让自己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强势”的人,那么,手机也就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工具当然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该用则用,该放下就放下。于是,不该用手机的场合和时间,也就根本不会有手机的位置。现在的孩子如此强烈地抱怨大人痴迷手机,在此情况下,不仅为了大人自己,更为了孩子,大人应该“迷途知返”,总不至于要让孩子来收自己的手机。
前一篇:上课时间培训可以,能否收费存疑
后一篇:推进全民义务植树不能靠“强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