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5日人民法院报
钱夙伟

年后西安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再就业的首场公益招聘洽谈会,昨日上午在西安市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启动。在现场,华商报记者体验到十余人争夺1个岗位、很难挤进招聘台前的火爆场面,其中也有不少残疾人艰难求职的画面。(3月4日《华商报》)
残疾人就业遭遇“僧多粥少”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来,关爱残疾人,应是社会共识,尽自己所能,安排残疾人工作岗位,也是社会义务,然而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问题认识不足,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部分单位更是既不安排残疾人也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因此,残疾人就业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残疾人也完全能够胜任,甚至因为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对于某些岗位反而能做得更好。而拒招残疾人,无非是怕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影响了单位的“形象”。无疑,对残疾人有形无形的歧视,堵死了残疾人就业的通道,也成为阻碍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大“绊脚石”。
其实,残疾人往往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因此,残疾人中不乏优秀人才。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有着更强烈的榜样和启迪力量,单位能够接受他们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国家以法律形式强调“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然而歧视残疾人、对其人格不尊重,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解决残疾人就业难,固然要着力于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而进一步从政策上倾斜,并采取刚性的制约措施,更是势在必行。
据悉,“近期,陕西省西安市财政局、市残联又联合出台了三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显然应是多多益善,唯有如此,才能转变观念,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从而让残疾人有一个体面和尊严的就业环境,进而形成全社会尊重关爱残疾人氛围的良性循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