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02月05日大连日报
钱夙伟

浙江丽水一家公司发的年货很奇特,有满满的年味——直接给每位员工发一头活猪。结果,有一半员工选择运活猪回家,很多员工反映父母很喜欢这样的年货。
(2月3日澎湃新闻网)
这家公司老板说,他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小时杀猪迎新年“很热闹,一家杀猪,亲戚、邻居都能分享。”他的员工大都来自近郊和农村,因此,他觉得分活猪给员工,会让员工和家人觉得更有年味。这确实是一个“返朴归真”的创意。值得赞赏的是:2014年底,这家公司老板先后去丽水、金华和衢州等地多家养殖场考察,最终选定这种主产于衢州东部地区的乌猪,是因为“吃的是蔬菜、玉米、泔水,不喂饲料,定期还会补喂泥鳅、黄鳝等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这体现了老板对员工的爱心。他还从屠宰场、菜市场招募了一批杀猪好手,员工可以选择宰杀后的整猪,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
显然,这位老板给自己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或者说添了很大的麻烦。如果这总价18万元的活猪款,以现金的形式发给员工,他要省事得多。但这就和平时发工资奖金无异,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失去了年货的应有之义。而“活猪当年货”却营造出了浓浓的年味。当员工们欢笑着“分猪”,“牵”着猪回家,回到家里众邻围观,乃至“一家杀猪,亲戚、邻居都能分享”,也把年味氤氲得越来越浓。
“活猪当年货”乃至杀猪过年,本身就是一种民俗。随着岁月的变迁,生活中的民俗在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之下,有不少已经流失。传统节日的年味也正在一年比一年地变淡,让春节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以至早已有人提出要“保卫春节”。像这位老板把“活猪当年货”,就是一种最实在的“保卫”。在春节,民俗既可丰富节日文化生活,也有助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民俗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让过年有年味,应是政府主导的过年重头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