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海峡导报
□钱夙伟
厦门古村——同安五峰村
20日,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会上,保护文化、留住乡愁成为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有政协委员建议,眼下厦门岛外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厦门可实施“留住乡愁”工程,着重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月21日《海峡导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对古村落的消失忧心忡忡,“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十年就消失了9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照这样算,全国平均每天就消失了两百多个古村落,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厦门显然也没能“独善其身”。
包括最近几年的农村城镇化,古村落的消失已相当普遍。随着许多纯朴原始的原生态景观乃至原有风貌不复存在,所谓新农村之“新”,其实不过是许多城市人已经想要“逃”出去的水泥丛林。
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被抹去,一些乡村因此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独有魅力。乡愁无处安放,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更面临从此切断的危险。具体到厦门来说,闽南文化受到的损害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住建部相关官员表示,“在阳台上养鸭子,这不是我们要的城镇化。”确实,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村庄一律拆除,建成一个个住宅小区。这样的城市化生活,也未必是村民所愿。于他们,不仅长期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因此改变,许多的风俗人情难以保留,千百年来的乡村肌理不再,于生态环境,也难说不产生负面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这样的“新农村”,连是否“宜居”都很难说。
传统村落是乡愁的载体,也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文化,无论于先人还是后人,都是生活于当下的我们的一份责任。专家认为,保护传统村落的方向是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唯发展经济。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厦门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当现在厦门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和萎缩的时候,“留住乡愁”工程尤其让人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