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月10日番禺日报
□钱夙伟

在山东青岛市一所小学四年级担任班主任的王老师说,前段时间,她发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王老师说,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提到生弟妹的事儿,他们都不太情愿。(1月7日《华西都市报》)
实际上,放开二胎后,不时有报道,一些孩子为了阻止二宝出生,直接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威胁。而这其实正是长期来对孩子溺爱的必然后果。毋庸置疑,现在的孩子基本是都处于过份呵护,或者说溺爱之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只知自爱,也必然自私,于是小小的年纪,就生怕“二宝”会来夺走在他看来属于自己的所有,如今“二宝”还未生,却已经结成“反弟弟妹妹联盟”来“抗衡”,其实正是大人惯出来的。
这样在溺爱的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即使智商再高,也不仅无用,甚至是可怕的。比如许多孩子养成了霸道、任性、骄横和自私的习性,凡事少有宽容和体谅,习惯于索取,从小受不得一点“委屈”,只能自己有负于人,而绝不能别人有负于他。一不遂意,就轻率地取一种对别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态度。比如现在因一点琐事就引发的校园暴力甚至投毒事件,已经层出不穷,也因此毁了无数孩子未来的花样人生。
孩子人格上的这种扭曲,显然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吸取的惨痛教训。父母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家长的一味顺从迁就放纵,尤其是隔代教育更加的溺爱娇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严重的负面作用。教育本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做人处世,但应试教育之下,这方面不同程度的弱化甚至缺位,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扭曲的性格乃至人格,又未能及时地矫正,于是孩子不仅自私,不懂感恩,责任意识更普遍淡薄,这样的孩子,以后不“惹祸”已是万幸,又遑论担当。
无疑,营造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大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大人对孩子的爱,无不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无微不至,而这如高尔基所说,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树木只有修剪才能成才,家长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忍痛”修剪。“反弟弟妹妹联盟”凸显出的无疑是人格的缺陷,这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容忽视的病灶,也为大人敲响了警钟:生“二宝”固然重要,但抓紧治好“大宝”的病则尤其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