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3北京晨报
钱夙伟

聘请拥有高校学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成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时髦之选。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名单中,每3个就约有1个出自高校的教师行列,比例远远高于官员独董。随着11月初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和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被教育部通报处分,众多校园独董连夜闪辞。根据同花顺数据整理,11月27日至12月底,共计将有274位独立董事离职。(《中国经济周刊》12月22日)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2日,A股上市公司中共设置独董职位近9000个,其中,有近3000位独董是由高校在任或曾任教授兼任的,占比接近1/3。
曾有报道,云南大学一位副教授自称开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独董。据称这位副教授自创大学“金字塔”理论,认为仅会讲课的教师处于“金字塔”底层,把一生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一种毁灭。显然,“高校独董”也不过是其教学之外的“走穴”而已。
本来,如果“高校独董”有能力有精力,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的那份薪水,在讲课之余,即使兼再多的独董,或也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现在,讲课如何不得而知,至少独董,就是个问题,如一位资深企业管理人士所说,“即使这些独董本身具有管理企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平时并不直接参与公司治理,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况且理论知识与实践始终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最终只是成为知识型‘花瓶’,无法真的实践监督的职责。”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经在公开场合批评目前国内独董制度装饰性过强,并指出目前国内有的专家、学者同时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独董,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履行义务和责任,而且研究方向也对上市公司的运行毫无益处。也因此,据称现在对独立董事的戏称不断出现,比如:人情董事、花瓶董事、荣誉董事、糊涂董事、傀儡董事等等。当然,不管事也不影响收入。甚至不少公司高管薪酬在公司利润下降时还在上升。而于“高校独董”大抵也是如此。
教育系统的“反腐大棒”让“高校独董”露了馅,而这正是“连夜闪辞潮”的看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