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炉”高职

(2015-08-04 07:03:10)
标签:

技工

技校

高级技工

技术工人

用场

分类: 时评

2015年8月4日西安晚报
文/钱夙伟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5-08/04/02/res13_attpic_brief.jpg图/石向阳

       在电视台工作两年后,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乔东,作出一个令不少人费解的决定:去一所职业院校学门技术。3年后的今年夏天,作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建设专业的高职生,他再一次大学毕业。在他人看来,这张毕业证书可能“无多大用”。但乔东对此十分满意,“因为这3年‘回炉’实实在在镀了金”。(8月3日《中国青年报》)
        选择读大学还是读技校,说到底是选择职业的方向,而这本来就因人而异,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当发现大学毕业后的就职去向并不适合自己,适时地“回炉”重新选择一次,是价值回归的明智之举。

       以职业所谓的“高大上”为荣,实际上是人才价值错位的另一个后果,则是技工的炙手可热,据资料,中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23%,其中高级技工仅占5%,中级技工占35%,初级技工占60%;而发达国家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高达75%,其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仅占15%。在许多工厂里,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无人生产。

       显然,发现所学派不上用场或者派不上大用场的大学毕业生,毅然选择“回炉”读技校,这既是现实社会人才结构的需要,更是让自己价值最大化的需要,“蓝领”同样能够创造辉煌、超越平凡。

       当然,“回炉”也更应成为许多高考生就学选择的前车之鉴。“回炉”去学一技之长毕竟是并不合算的无奈之举。而既然一个有序的社会,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而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那么,就不必受陈旧面子观念的束缚,如果技校更适合自己价值的发挥,那么,与其以后“回炉”,还不如直接选择技校。 
 “回炉”高职
本科生“回炉”读高职引深思
2015年8月4日沈阳日报  
□ 钱夙伟

 

  在电视台工作两年后,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乔东,作出一个令不少人费解的决定:去一所职业院校学门技术。(8月3日《中国青年报》)

  3年后的今年夏天,作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建设专业的高职生,他再一次大学毕业。在他人看来,这张毕业证书可能“无多大用”。但乔东对此十分满意,“因为这3年‘回炉’实实在在镀了金”。

  这实际上体现了择业的新观念。选择读大学还是读技校,说到底是选择职业的方向,而这本来就因人而异,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当发现大学毕业后的就职去向并不适合自己,适时地“回炉”重新选择一次,是价值回归的明智之举。

  应该注意到,现在很多年轻人争相挤进大学的校门,大凡是“白领梦”的驱使,也因此造成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比去年增加22万,再创历史新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要真正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不太容易。

  而以职业所谓的“高大上”为荣,实际上是人才价值错位的另一个后果,则是技工的炙手可热,据资料,中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23%,其中高级技工仅占5%,中级技工占35%,初级技工占60%,而发达国家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高达75%,其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仅占15%。在许多工厂里,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无人生产。若干年后,我们或许将面临靠谁来生产、制造“中国制造”的尴尬。

  显然,发现所学派不上用场或者派不上大用场的大学毕业生,毅然选择“回炉”读技校,这既是现实社会人才结构的需要,更是让自己价值最大化的需要,“蓝领”同样能够创造辉煌、超越平凡,比如倪志福、徐虎这样的老一代“著名蓝领”创造的非凡业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当然,“回炉”也更应成为许多高考生就学选择的前车之鉴。“回炉”去学一技之长毕竟是并不合算的无奈之举。而既然一个有序的社会,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而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那么,就不必受陈旧面子观念的束缚,如果技校更适合自己价值的发挥,那么,与其以后“回炉”,还不如直接选择技校。
“回炉”高职
为本科生“回炉”读高职点赞
2015-08-04上海金融报
钱夙伟 
   

  在电视台工作两年后,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乔东,作出一个令不少人费解的决定:去一所职业院校学门技术。

  3年后的今年夏天,作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建设专业的高职生,他再一次毕业了。在他人看来,这张毕业证书可能“无多大用”。但乔东对此十分满意,“因为这3年‘回炉’实实在在镀了金”。

  笔者认为,乔东的做法体现了择业的新观念。选择读大学还是读技校,说到底是选择职业方向,而这本来就因人而异,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当发现大学毕业后的就职去向并不适合自己,适时地“回炉”重新选择,是个人价值回归的明智之举。

  应该看到,近年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及高校扩招,致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比去年增加22万,再创历史新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要真正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实属不易。

  而在选择职业时,以所谓的“高大上”为荣,实际上是人才价值错位的后果,这也是眼下技工热的根源。据统计,中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23%,其中高级技工仅5%,中级技工35%,初级技工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高达75%,其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初级技工为15%。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工厂有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无人能生产;若干年后,我们或许将面临靠谁来生产“中国制造”的尴尬。

  显然,发现所学派不上用场或者派不上大用场的大学毕业生,毅然选择“回炉”再读,这既是现实社会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需要。蓝领同样能够创造辉煌、超越平凡,比如倪志福、徐虎这样的老一代技工创造的非凡业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但“回炉”并非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可说是无奈之举。一个有序的社会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就不必受陈旧观念的束缚,如果技校更适合自己,那么,与其以后“回炉”,还不如当初直接选择技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