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胶水糊桥”,怎能获鲁班奖?

(2015-07-16 15:17:12)
标签:

胶水

鲁班奖

裂缝

胶水糊桥

分类: 时评
2015年7月16日宜春日报
钱夙伟/文 
 
       据7月12日《华西都市报》报道,近日,四川成都有市民发现,曾获过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天府立交的桥面底部出现裂缝,解决方法是用胶水“糊”住,这让市民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养护方相关负责人解释,出现细微裂缝很正常,市民所称的胶水实际上为“裂缝修补专用胶”,用它来修补桥梁裂缝,是全球最常用的方法。
       尽管桥也有“寿命”,也会出现各种“疾病”,但天府立交建成通车才13年,无论如何也正处“风华正茂”,何以就要“胶水糊桥”?即使“胶水糊桥”真的是国际通用,也只是一种修补的方法,而出现裂缝则明显涉及到工程质量。“全球最常用的方法”不能为裂缝本身买单。
       建筑工程是百年大计,何况还是鲁班奖工程,理应有非同凡响的建筑质量。使用13年就“胶水糊桥”的“鲁班奖”,未免令人质疑名不副实。实际上,质量低劣的建筑验收过关,甚至被评为优良工程,人们已屡见不鲜。对于“胶水糊桥”到底是不是正常现象,不能由相关方面“自说自话”,质量监管部门应该介入调查,从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乃至最后如何评上鲁班奖,都要放到阳光下重新进行检验。
      “胶水糊桥”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不了了之,与保质期限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必须落到实处。若此,建筑工程才会少一些需“胶水糊桥”却得鲁班奖之类的咄咄怪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